413岁牡丹亭的现代盖法——英国爱丁堡戏剧节手记之一

413岁的《牡丹亭》在勾栏酒肆堂会、手抄本才子文集里,在1949年之后的革命伦理里也绝算不上是“先进文化”。近几年,却越来越成为中国展示给世界的一枚文化徽标。这本身就是一种耐人寻味的转变。

责任编辑:袁蕾 助理编辑 朱晓佳 实习生 李倩

《牡丹亭》在苏格兰最大的剧院、爱丁堡节日剧院谢幕时,演员变换了各种队形,依然不见掌声消弱。乐师起初静候掌声平息,三四分钟后忍不住悄悄起身收拾乐谱。一名提琴手回望观众席,一半自豪、一半惬意,大约还有几分“何至于此”的不解。

8月的爱丁堡皇家大道是苏格兰风笛、街头杂耍、海报、宣传单、游人、掌声、口哨声、尖叫声组成的喧闹河流。在这条河道上,最醒目的是菊花。果绿、橙黄、粉色、紫色,肆意伸展的花瓣出现在街头广告、地图、各种导览手册上。因为往往是局部特写,这种原产亚洲,有三十几个亚种、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备受喜爱的花卉变得让人有些陌生。它是本届爱丁堡艺术节的标志,也是其主题“东方在西方绽放”最形象的图解。

按照艺术节总监乔纳森·米勒的设计,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印度、越南、中亚的本土艺术,要在本届爱丁堡艺术节上做“连环快照式”的集中展示。跑马灯式的连环快照,或许会让欧洲观众新奇,但这种新奇是“延时”的,因为他们看到的“快照”大部分拍摄年代已经有些久远:

上海京剧院根据《哈姆雷特》改编的新编京剧《王子复仇记》是6年前的作品;台湾京剧演员吴兴国一人独演12角的《李尔王》是12年前的作品;越南舞蹈家爱雅·索拉的《干旱和雨》首演于1995年;《萨莉亚》是印度舞蹈机构Nrityagram歌舞团过去十年作品的结晶;芭蕾舞剧《牡丹亭》诞生于3年之前……

当地时间2011年8月15日晚9:45,苏格兰最大的剧院、1915个座位的爱丁堡节日剧院掌声雷动,演员已经变换了各种队形谢幕,依然不见掌声消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11-09-04

是否变得开放就是一种先进文化?文化更像是一种价值观,重点在与处于社会均衡的集体思想导向下。融合是好,但保持自身的特色,坚持原味也是一种发展。

回复

2011-09-01

现代中国,文化市场化、产业化和传统文化本质上还是水火不容。 没有古典文化内敛精致的大环境,也没有西方式豪放唯美的欣赏习惯,阳春白雪注定是曲高和寡。 一方面是市场选择和决定文化走向,谁又能保证这种市场选择是好的、健康的? 一个人无论怎样也掀不起大风大浪,十个、百个、万个、亿个、兆个……那就不得了了; 一个人低俗是他的自由选择,一群人低俗就是个民族性问题了。

回复

2011-08-31

这种融合其实是文化以及各种见解精神的融合。

回复

2011-08-30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作品不好,是观众欣赏不了。这不是说观众欣赏水平的问题,是因为现在的这个社会太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去欣赏这样美雅的节目。记得我曾看过林怀民的《流浪者之歌》。第一遍的时候,很难理解剧中的奥秘。换个时间又看了一遍,才慢慢领悟。艺术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东西。现代人大都在追逐物质利益,所以我们的好作品在国外受到好评,国内无人问津。

回复

2011-08-30

第一:无须先付费,只需确定合作意向则可直接给票操作;第二:2--8个交易日内收益在5%-20%左右;第三:买前已设定止损点,既使亏 损也是小亏,下次操作将你的损失完全补回。第四:只有您保持纯赢利,公司才会分成;第五:先给票操作,盈利后按纯利润的数额进行 分成 。《在 线》查找 《126 1653 463》

回复

2011-08-30

很难说是中国观众水平低或者英国观众水平高,也不能简单说是这个剧的编排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倒是可以肯定,这个剧如今可以成功地出口转内销,获得其市场份额,但即使这样其实也还有些象是买国际名牌:买的不是自信,而是自卑 —— 洋人是老大,我们跟紧点就足够时髦了。但我们真正要关心的是,究竟什么样的东西才能触动今天中国人的神经,才能获得中国人情感和智慧上真正的认同? “但又是用他们如此熟悉的一门艺术形式来演绎”,这句话很说明问题。这不是把西洋艺术民族化,而是相反,把民族艺术西洋化。怪不得中国人不买账。 其实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超越简单的西洋与民族的形式区分,真正达到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人类精神的解放寻找光明的出路,否则,最多只能是出口创汇的外向型经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