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

中国古人重立功甚于立言,两者兼具的读书人,或文以人重,或人以文重,却未必是自己的选择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张雪歌

中国古人重立功甚于立言,两者兼具的读书人,或文以人重,或人以文重,却未必是自己的选择

中国古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地位,有一评价次序,主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最后立言。所以《史记》中列传的首篇是《伯夷传》,讲述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齐的故事。两人反对周武王以方伯的身份领兵攻打其君主商纣王,到周武王灭商而成为君主后,他们遂不食周粟而饿死。这样事功上没有多少表现之人,仍可因其人格力量体现的意义而纳入历史记载,并领衔《史记》之列传。可知古代的历史意义,不尽取决于事功。历史记忆的重要,体现在《易经》所说的“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不过,“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面,往往又是与时俱进、随地而异的。能历久不衰而长传的道德典范不多,因“立德”而青史留名的例子也很少。加以中国历代皇帝都想要作之君作之师,所以士人自然也多朝立功立言的方向努力。大体上,真能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回复

2012-10-30

罗大师 、 终究只是过往 。

回复

2012-10-30

这还不简单吗? 谁重,就以谁为重。 言之有理,虽作者之名不著,亦可千古流传。由此可知,言不须倚人而传。 仁人志士,便大字不识,亦能百世流芳。由此可知,人不须因言而重。 而衡其轻重者,德也。 言有德,则后世重其言。 人有德,则后世重其人。 岂有它哉!

回复

2012-10-30

这还不简单吗? 谁重,就以谁为重。 言之有理,虽作者之名不著,亦可千古流传。由此可知,言不须倚人而传。 仁人志士,便大字不识,亦能百世流芳。由此可知,人不须因言而重。 而衡其轻重者,德也。 言有德,则后世重其言。 人有德,则后世重其人。 岂有它哉!

回复

2011-09-01

古代的读书人,几乎个个都心怀天下, 现在的知识分子,几乎个个都只关心自己, 完全变成既得利益阶层,学术变成谋生的工具! 中国社会变成这个样子,谁之过? 教授玩完中生,还送人家进监狱, 据报道云,该叫兽北大虽已解职, 但关系仍在北大,仍未开除云云, 若所言属实,北大真算得上“兼容并包”了。 不知道罗大师又有什么看法呢?! 还仍是文以人重呢?!还是人以文重呢?

回复

2011-09-01

宋代的张横渠曾说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房价涨得这个样子, P大和T大的教授们一声不吭, 还立个屁,还开个股! 文以人重,人以文重, 还不够清楚吗? 要以老百姓为重! 不论是文也好,人也好! 两个都统统G屁不通, 花了那么多的口水, 还是教授!

回复

2011-08-29

当下是人以权重,权以枪重,枪以歹心和无耻重。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必需要交易,则交易以一般等价物的钱为重,而钱又被超发滥发了,故以资产为重,资产嘛,那是权力的掌中之物啊,再以权重——像一条追逐自己尾巴的狗。这就是我们的生存图景,荒诞得可以。而且因为高速的追逐运动,扬起了许多的泥,造就了数不清的废墟,也刨出了不少的宝【那是造物主的赐予啊,权力却攫为己有】,亮晶晶地点缀着废墟,便自诩为“盛世”。

回复

2011-08-26

还是让历史来选择罗大师是属于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吧.

回复

2011-08-26

仰慕罗大师的风采。

fsdwei
回复

fsdwei

2011-08-26

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不知罗教授选择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