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教育的“天之道”

在教育经费向4%迈进之时,给农村大学生减免一半学费吧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张雪歌

在教育经费向4%迈进之时,给农村大学生减免一半学费。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难免恶习,天能佑和谐。这个“天”和《愚公移山》中“感动上帝”的“上帝”一样,就是人民的意愿,自然也是人民政府的意愿。

许多“替天行道”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从“损有余而补不足”开始的,1950年代新中国的土改也是这样,就是国民党去台湾后也搞了土改。1960年代美国兴起以争取黑人权益为代表的平权运动,道理也差不多:招生时给非洲裔和其他弱势人群提高配额,让赢者通吃、独占社会资源的白人牺牲点权益。奥巴马就是平权运动的受益者,当年他申请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9)


回复

2011-08-25

拉平分数线显然是不可取的,哪怕是明清的科举事情,完全按照卷面质量来甄别的话,能高中的估计只有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会引发新一轮的社会问题,中国高考实行地区划分分数线也是一种损有余而补不足!

murongtingxue007
回复

murongtingxue007

2011-08-25

楼主说的没错,就教育而言,减免学费的学生的资格的评定和认证也是一个问题,在高校的工作之中,如果缺少监管机制,这又会成为滋生腐败的空子,如何实行这一政策,只有先试点,实现透明和公开,接受广大同学和社会的监督,才可以啊呵呵

2012阳光依旧灿烂
回复

2012阳光依旧灿烂

2011-08-25

上海戏剧学院孙教授的这篇文章切中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全国的教育资源目前呈现一种集中在少数学校面向少数人的趋势,北京最近又封掉诸多民办学校,这一切都会导致诸多的社会人群产生,而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就是罪恶的开始,这是一个民族的大忌讳!

lzrzwz
回复

lzrzwz

2011-08-25

城市低保人群捏?也有许多地方的农村比小县城强,如果只以户口为标准可能有失公允。

回复

2011-08-24

很赞同笔者的观点,缩小贫富差距??请问政府到底是怎么做的??就单单高考这一项就只是让社会维持着更大的差距,极力呼吁平等的待遇,平等的升学机会。

回复

2011-08-24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中间的这一层官员和利益既得者不会让一切调控落到实处的。 房价屡调屡涨就是个例子。 所以,还是要从根本上面来解决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始终不是什么良策啊。 详见《苏共亡党二十年祭》。

回复

2011-08-24

举个例子,中国农业大学农村籍的学生今年录取比例已经不足三成,一切还是静观其变吧,矛盾是要等到不得不爆发的时候才汹涌而来的。现在的言论不会起什么作用。

回复

2011-08-24

拉平平均分不大可能,但可以分省份按考生比例招生。。。。。强烈呼吁给农村大学生减一半学费。。。

回复

2011-08-24

观点很好,但是就现在社会的情况而言,怕难以落实。我也是从农村来的,爸妈为了我们的学费,省吃俭用,实为不易。而且我爸脚残疾,现在又患病在身,如果能够减少他们的负担。对他们而言,在不公平的社会中争取到了相对的公平。我们都已经长大,但我们仍然坚信生活是美好的,因为生活还在继续。

回复

2011-08-23

肺腑良言 国家支持,民间出力,兴办教育,国福民强.

回复

2011-08-23

你这个梦估计要梦很久……

hutong555
回复

hutong555

2011-08-23

我们学校的第一名居然比不上市区实验班倒数几名,清华更是一个没有,虽然我们学校在我们线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我是复读考上的好学校,但是看看那些所谓的城市孩子论刻苦有几个比得上农村娃。我在想我多付出的一年时间到底是谁造成的,我该向谁讨要我失去的年华。同是一片蓝天下,却是冰火两重天。

回复

2011-08-22

教育经费拨再多也没用,只不过能养肥很多校长和上级主管罢了.甘肃省今年教育行政在迎接国家检查验收,好处有一:空前的补齐了实验器材和药品(中学,小学没有)坏处也有一:全部弄虚作假.不明白这国家不弄虚作假就为什么活不成. 教育经费不是多少的问题,而是没人监管的问题.校长是上级任命,下级无权过问,经费也不公开,所以校长个个专权,个个贪污,个个搞建筑,抽回报,多报账,个个搞形象工程.教学仪器不配备,甚至一个三角板都不买,电教室因怕费电而关闭.如此教育能培养出人才吗?何况农村穷得要死,穷人的孩子怎上得起学,就是大学毕业又怎能和官二代竞争事业.

回复

2011-08-22

我河南人,高中时一个班二百多人。。

回复

2011-08-21

知不知道费孝通哪个学校毕业的重要么?我们是培养具有思考能力的人还是人肉wiki

回复

2011-08-20

这个现象本来就有随着高招线的不平等早已越挖越深,而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才想到要追本溯源,这个坑挖的太深,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回复

2011-08-20

我没看那篇文章之前都没听说过费孝通,这又有什么关系?

回复

2011-08-19

各人愚见,本人在乡镇上工作,这边的学校实际上在收费上并不高,而地方经济发展的也还是不错。我所感受到得是正在实现教育资源,尤其是在教师这样的软实力资源上的分配做到公平。即便全国拉平分数,给予农村大学生更多的补贴,但不能在这样的软实力上提升偏远农村学校,最后能走到顶尖大学里的还是超级中学里的学生。诚然,社会比较还是金字塔型的,优秀的教师也肯定愿意去更好的学校,所以这条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更好的方法与体制来实现。 我希望更多的投入能够让优秀教师留在这些偏远的地区,同时也让这些地区的孩子们能更好的了解当前的社会与实践,不会再有不知道费孝通在哪里读的大学这样的学生出现,不会让这些地区在整个精神上处于一种凋敝的状态。 个人观点,欢迎批评。

fsdwei
回复

fsdwei

2011-08-19

这不是什么好办法。看看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到了什么人手里,看看低保补助到了什么人手里……减免农村大学生学费会减免谁的?至于拉平全国高考分数线,更是不平之论。我们在北京、上海投入多少教育经费?在老少边穷地区多少教育经费?他们教育的起步点各在什么地方?因此,如此的平等是绝对不平等。眼下的问题,对老少边穷政策扶助、降低分数是必要的,但对拥有比较丰富教学资源的地区降低分数,则颇需要水浒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