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丢了

现代城市儿童普遍存在“自然缺失症”,自闭、社交障碍、依赖网络、沉迷游戏,与自然割裂愈来愈深。由此而来的自然体验教育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但依然非“主流”。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实习生 史秋娟 胡清

现代城市儿童普遍存在“自然缺失症”,自闭、社交障碍、依赖网络、沉迷游戏,与自然割裂愈来愈深。由此而来的自然体验教育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但依然非“主流”。

“因为蒙上眼睛,我第一次听见脚踩落叶的声音,才知道树干是那么粗糙。”一位母亲兴奋地说。她身处寂静的山里,距离福州市区约十几公里。

这里树木繁茂,环境清幽,虫吟漫山遍野。2011年8月13日至14日,福州乐享自然工作室在这里开展了“亲子自然体验”活动。带队的老师是台湾最大的环保组织——台湾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林耀国等二人,课程设计为体验自然。

“乐享”是一家商业机构。虽然本次活动注定亏本,但他们乐观地认为这是一个前景看好的商机,因为现代城市儿童普遍存在“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并非一种病,而是描述现代人们与自然的割裂越来越深的现实。在对自然缺失症研究较早的瑞典、日本等国,自然缺失症的比例相当之高,中国的情形可能更为严重。

近日,南方周末和新浪联手做的网络调查显示,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的场所以人工化的小区和公园为主。他们对自然的体验越来越少。

而城市仍在扩张,荒野逐渐消失。

2011年8月13日至14日,福州乐享自然工作室开展“亲子自然体验”活动。 (刘智超/图)

城镇吞没荒野

10岁的李莲(化名)第一次离开父母,和陌生人住在山里。

就在前几天的某个早上,她的父母探讨着一个话题:人的社会属性越多,就越浮躁,需要用自然属性来平衡,所以人要不时回归自然。

但人们回归自然的成本越来越高,因为乡村、荒野逐渐被城镇淹没。

这种局面不仅福州独有,世界上很多城市居民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而且,现代城市建设“去自然化”十分严重。

胡卉哲是自然之友环境教育负责人,北京人,生于1970年代。儿时,她家距离乡村或荒野很近,不论是胡同平房,还是楼房大院,常有浓荫遮蔽,出城不远就有菜地、水塘,树枝、昆虫都是玩具。而近年以来,疯狂的房地产吞噬了乡村和原野。

在工业化进程早于大陆的台湾,此种现象亦然。城市、社区的建设均以人为中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