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中国,再多“印象”也不为过?——从“印象”系列到《希夷之大理》

《印象·刘三姐》在中国首创”实景演出”,之后各地纷纷效仿。至2011年7月的《希夷之大理》,批评声不绝于耳,直指“实景演出”对环境、地貌、人文的破坏,有学者疾呼“大型实景演出要降温”。

责任编辑:姜弘 助理编辑 朱晓佳 实习生 李倩

我不同意外界对实景演出的指责,地方政府盖一个剧院,拍一个电影大片、电视剧,投入上亿很正常,但只能演几个月。

我们的实景演出要演几年时间,天天演,它的盈利性比电影、电视剧高,投资风险相对比较小,如果成本控制得好,节目质量有保证的话,实景演出是一定能赚钱的。

——梅帅元(实景演出创意人)

山水实景作为一种很独特的实景演出和影像结合的艺术样式,全世界可能还没有这样的范例。

我们要为人服务。大家有娱乐,有消费,让当地政府、当地人有钱赚,但同时也有美的享受,也很健康,也很快乐,还很和谐。

“印象”系列每个地方的主题、内容是不重复的,不仅艺术不重复,风土人情、人文景观、时代风貌,都不重复。跟美国迪士尼不一样,我们是复制,更是创新。

——张艺谋

《印象·大红袍》公演一年多来,共演出三百多场,接待观众超40 万人,经济收入五千多万,利税一千多万。 (印象公司/供图)

“今天?淡定?淡定个狗哇!”2011年7月6日9时43分,王潮歌用iPad发了一条微博。

这天晚上,陈凯歌的《希夷之大理》大型实景演出在云南大理古城东北侧的水库上演。而此时,《印象·刘三姐》策划人梅帅元导演的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已经在河北承德上演快一个月了。

2003年,《印象·刘三姐》,一炮打响,这种以山水为实景舞台的演出,开始星火燎原,至今已经走红大江南北。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三位电影导演,久石让、谭盾、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等文化人,都先后涉足“实景演出”这种艺术形式。

2003年,《印象·刘三姐》,广西桂林 (印象公司/供图)

演出为什么一定要有舞台呢?

在《印象·刘三姐》出现之前,中国的舞台艺术里并没有“实景演出”这个词汇。

“实景演出”这个创意是梅帅元最早想出来的。1998年夏天,他担任广西省壮剧团团长,领着剧团在甘肃省巡回演出。他们沿着丝绸之路,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出没。也许是窗外昏黄不变的色调让梅帅元厌倦,坐在大巴车上走了七天的他想起了青山绿水的桂林——漓江两岸成片的梯田,江水夜间的渔火,村庄袅袅的炊烟,江畔洗衣的村妇,岸堤上吃草的水牛。

“我当时就想,演出为什么一定要有舞台呢,这一望无际的沙漠,为什么不能当舞台?漓江的青山绿水,不也是天然的舞台吗?”随后的几天里,他一直为这个想法而激动。回到广西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能否以漓江山水为舞台背景,以广西流传千年的刘三姐为主题,上演一出桂林山水灵魂的歌舞表演,请张艺谋来导演?”

梅帅元为自己的这个想法兴奋了好几天。他想到歌舞表演,也是因为在美国考察的经历——百老汇经典剧《猫》、《西贡小姐》、《美女和野兽》,上演几十年,剧场仍然座无虚席,门票往往都要提前预订。这深深地刺激了梅帅元,这些年来,他一直为剧团的生存而发愁。

梅帅元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份策划书,递交给广西文化厅有关领导。在得到批示后,梅帅元拿着20万元启动资金,赴京找到了正在太庙执导《图兰朵》的张艺谋。

“我当时想的导演就是张艺谋,因为他有足够的品牌力量,有才华,能够吸引市场和观众。”

刚刚玩歌剧的张艺谋被梅帅元“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