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越开颜,吸引力越大——华裔在美欧俄境遇全景图

美国是自由社会,欧洲(主要是西欧与北欧)是阶层社会,而俄罗斯是转型社会。华裔群体的境遇,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梯度:在美国最好,欧洲次之,俄罗斯最差。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陈建宇 晋良子

美国是自由社会,欧洲(主要是西欧与北欧)是阶层社会,而俄罗斯是转型社会。华裔群体的境遇,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梯度:在美国最好,欧洲次之,俄罗斯最差。

这是一幅有意味的图画。骆家辉,61岁,曾任美国商务部长与华盛顿州州长,一位中国香港移民之子;奥巴马,50岁,现任美国总统,曾任联邦参议员,一位肯尼亚移民之子。日前,这两位站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前者获后者提名,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以接替已于美东部时间2011年4月30日卸任的前驻华大使洪博培,这已成为中国庙堂与民间的共同关注。

两位仁兄有个共同点,即地位与出身之间的强烈反差,这本身就构成了美国社会开放性的一个例证,很有视觉上的冲击力。

当然,骆家辉在美国的际遇只是一个个案,不能就此匆匆忙忙下结论,说这已证明了华裔在美国的境遇非常之好。我们需要画一幅华裔群体在美欧境遇的《清明上河图》式的全景图。

这幅全景图可分成三个部分:美欧各国可以分为三个区域组别,依次为美国、欧洲(主要是西欧与北欧)、俄罗斯。华裔群体的境遇,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梯度:在美国最好,欧洲次之,俄罗斯最差。

2011年8月1日,美国前商务部长骆家辉在家人的陪同下,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祖籍中国广东,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第一位华裔驻华大使。 (资料图片)

一 华裔人口:美国最多,欧洲次之,俄罗斯最少

这里所说的华裔,是指有中国血统,但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国外者。包括两类,一类是华人,为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另一类是华侨,为侨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是为中国侨民。中间也有过渡地带,如已移民国外,取得了长期居留权,但要过一定年限才能取得所在国国籍,这是“即将成为华人的华侨”。所以,“华人~永久居民~华侨”是一个连续的分布,而且,华侨可能会转化为永久居民,永久居民则会转化为华人。

美国、欧洲和俄罗斯三个区域的华裔,在构成上有一个共同点,绝大多数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为华裔的,就发生在短短30年内。这些新华裔,大部分为第1代华裔,小部分为他们生育的子女、成为第2代华裔(该种情形仅限于美国与欧洲,不包括俄罗斯)。

以美国为例。2011年2月10日,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与马里兰大学美籍亚裔中心联合发布的“2011年美国华裔人口动态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4.1%的华裔出生在海外,35.9%出生在美国。

在美国的华裔,无论是绝对数字,还是占总人口的相对比例,相对于欧洲与俄罗斯都是最高的。截至2009年,美国华裔人口达到363.9万。而2000年普查,华裔人口仅为243万。

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经调查认为,截至2008年9月,在欧洲和俄罗斯的华裔总人数约250万人。在西欧与北欧,华裔人口规模最大的为英国和法国,在40万至60万之间;德国、西班牙与荷兰次之,在10万至20万之间;比利时、瑞典和奥地利对移民的进入控制较严,华裔在3万左右,其他国家均在3万及以下。

在俄罗斯的华裔大致维持在10万至60万之间,但绝大多数在当地并无长期合法居留权,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些人流出,另一些人又流入。

二 境遇好,华裔人口就多

华裔在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的人口分布差别并不是偶然的,恰恰与他们在这三个区域的境遇是正相关的:境遇越好的地方,人去得越多,正是境遇差别导致人口分布差别。就美国与欧洲而言,人口的多少,又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2)


回复

2013-12-26

常言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自然状态下,水因重力的作用,从高处往低处流,要反过来让水从低处往高处流,就必须做功。人要从低处往高处走,同样也是不容易的。衡量一个社会中个人从较低的阶层往较高的阶层爬升、迁跃的能力,就要看社会流动性(Social Mobility),流动性好,意味着与你的父辈相比,你能去从事收入更高的职业、有更体面的社会地位。

回复

2012-02-18

值得思索

回复

2012-01-07

诱惑与矛盾

回复

2012-01-06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生存力强,适应力强。为了追求梦想、自由和更好的生活,他们不仅在中国大地上顽强生存和快速适应,更能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回复

2012-01-05

@

回复

2012-01-05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社会学的底子,呵呵,我是学社会学的。 其实,我觉得最大的公平就是机会的不均等。按照作者的文章中个的表达就应该是,社会流动不足以至于出现阶层固化的状况。 好像是有句古话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有差距没有关系,只要你给我向上流动的空间就行了。

回复

2012-01-05

说得好,谢谢了!

回复

2012-01-05

在股市中,投资者之所以被套,就如贪吃的老鼠一样。 新入市的投资者说:“我挣一点就出来,不贪。”岂知在入市不久后就不由自主了,先前给自己定的游戏规则抛到脑后,挣了十分想十二分,到了十二分还想着更高……最终,他没有将到手的利润装到口袋里,反而蚀了本。 炒股已有几年的投资者说:“这一次我要接受经验教训,不能再坐电梯上上下下了,到了设定的止盈位一定卖出,低了可以再接!”其实也是老调常谈,最终不仅依旧在电梯里上上下下,有时还直接坐到地下层,将到手的盈利一次次变为亏损。 在技术分析中有这么一句话:市场永远是对的。因为市场中有一只无形的手,当行情涨过了头就要跌,跌过了头就要涨。要想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游刃有余,就必须抛弃自我的错误思维,相信市场,顺势而为,随市场走势的变化及时、理性、科学地做出操作策略的调整。 放下贪婪和恐惧,卸下“我以为”、“我感觉”的枷锁,轻装上阵! 股票合作,有意向的股友可网..上..联..系....:【1/0/2/ 9/8/9/ 0/8/7/7】

回复

2012-01-04

美国是自由社会,欧洲(主要是西欧与北欧)是阶层社会,而俄罗斯是转型社会。华裔群体的境遇,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梯度:在美国最好,欧洲次之,俄罗斯最差。

jonny86
回复

jonny86

2012-01-04

受教了!分享!

回复

2012-01-04

好文章,有见地!对各种社会形态流动性分析的全面到位,形象生动,当真让人大开眼界。有一点不足,既然是分析华裔的境遇,就不应该少了对澳洲社会的分析,中国向澳洲的移民人数与日俱增,如果能再加上对澳洲社会的分析那就更能为中国的移民者指出一条明路了。

回复

2011-08-12

这是这个民主国家为她奉行的目前最好的现代社会多元与包容政策,以及其缺陷必然付出的痛苦代价! 多元与包容的政策带来目前的局面。这是沉痛的当前现实。英美以及欧洲都在不断的付出这样的代价!同样类似 的事件也发生在美国、法国、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方! 为作多元与宽容,英美欧洲引入了太多的异域、异民族、异宗教移民,而且基本没有对英美欧洲文明的本质认同,基本只是听说那里更好讨生活!如同把血汗钱甚至高利贷交到蛇头手上的非法移民。没有社会认同,又不具备英美欧洲认同的学历与社会生存经验,于是呆在社会底层。承受最先进社会的最差待遇,虽然这个最差待遇比之他们的祖国要好很多!一有社会经济风吹草动,就是最容易受伤害的群体!从而造成非理性的反抗与暴力罪行! 这个代价是现代民主国家为未来的民主世界和人类的未来付出的代价。值得各个世界民族感谢! 就像要消泯民族间或国家间的历史血泪与仇恨,只有宽容,而不是报复!只有任由民族独立,给予他们自主的权 利,然后在联合国的体系下确保对暴力解决争端的屏蔽。 然而多元并不等于放弃教育与引领,更不只是给予最低社会保障! 包容尤其不是任由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在没有伤害民主社会的时候任由其生存!如何在现有的制度和政策下做出探 索,为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不仅仅是多元与包容,而且是教育与引导,这是民主国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

回复

2011-08-11

真的,看到之后心灵震撼,众多小民真的体会深切,只一个体会,却又怎么改变呢。

回复

2011-08-11

有见地!

albert
回复

albert

2011-08-10

好文章,深入浅出,没有丝毫的学究气。民族主义及其变种种族主义就成为他们自我肯定的春药,这或许是民族排外意识的心理起源,包括欧盟内部人口流动、职业竞争也存在这个问题

回复

2011-08-09

开了眼界,分析令人信服。流动社会、阶层社会、转型社会由高到低,下面才是中国的社会类别,刚开始转型或试图转型却仍在犹豫的社会,可悲!

回复

2011-08-08

只是无法改变命运,老爹决定一切!!! 我也想出去,真的! 你呢

回复

2011-08-07

在中国大地上顽强生存和快速适应

回复

2011-08-06

好文!!!透彻!!!

回复

2011-08-06

开放和互联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那些妄图螳臂当车的独才者最终都会被审判,钉上历史的耻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