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生意,现在是意义”——“7·23”事故航拍志愿者的故事

在灾害应急救援中,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可以在政府不擅长、不到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民间志愿者航拍“7·23”动车追尾事故现场就是其中一例。

责任编辑:曹海东 实习生 史秋娟 胡清

编者按:在灾害应急救援中,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可以在政府不擅长、不到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民间志愿者航拍“7·23”动车追尾事故现场就是其中一例。

志愿者陈斌全副武装,准备起飞,此前他第一时间航拍了“7.23”事故现场。 (南方周末记者 鲍小东/图)

自2009 年以来,陈斌多次航拍藏在温州这个城市阴暗角落里的工业污染源,供媒体曝光。 (南方周末记者 鲍小东/图)

陈斌全副武装,在镜头前摆着各种姿势,然后驾驶动力伞在温州瓯江上空飞行。7月31日的这次飞行,他是专门满足记者们的需要。

而一周之前的7月24日,他驾驶动力伞,是为了航拍“7·23”动车追尾事故现场。之后,他成为媒体竞相采访的对象。一周时间内,他先后接受了100多家媒体的采访。

和陈斌一样人气大涨的是由他任队长的空中搜救队,其由5艘动力伞组成,隶属于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以下简称“壹加壹”)。“壹加壹”是全国首家登记注册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

一整套动力伞价格大约8万元,训练费也不菲。因此,动力伞玩家多为富人。这支独特的空中救援队中,陈斌是温州当地一家保险公司职员,其他几名队员中有3人是私营企业主,1人为温州市财政局职员。

温州多富人,闻名于外的是炒房团、炒煤团等。在“7·23”事故中,陈斌和“献血团”已些许改变了外界的看法。遗憾的是,在这个富庶之地的“壹加壹”却时常面临经费的压力。

“要坚持长期做公益,真是难上加难。”陈斌说。

航拍“7·23”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