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只剩我一个

“如果把我和同伴们所经历的教育过程喻为一次探险,我就是一个走到最后的幸存者。”

责任编辑:曹筠武 实习生 刘星 马晓旭

“如果把我和同伴们所经历的教育过程喻为一次探险,我就是一个走到最后的幸存者。”

“我很羡慕城市的同学”

1988年,我出生于陕西平利县一座村庄。2007年,在县城中学复读一年后,我考进了华中科技大学。

开学后,我认识一名陕西老乡,她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两所巨无霸超级中学之一,每年几乎垄断了陕西文理状元与北清名额。

但她看上去郁郁寡欢——“我成绩太差,在年级排下游,只能考上这儿。”她和我的高考分数差不多,都刚好过600分,可我的成绩在全县第五。作为县中的一名“尖子生”,我居然和超级中学的一名“差生”,考入了同一所大学。

平利县位于大巴山深处,农村人口占到全县人口的绝大多数。2003年我上高中时,类似西北工大附中这样的超级中学加速膨胀,而平利中学这样的普通县中开始走下坡路,陕南地区曾经名声很大的旬阳县中学、汉阴中学也都消沉下去。我第一次高考过了一本线,但我想上一个更好的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34)


清北复交
回复

清北复交

2016-12-31

一个人的前行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更是特定时期贫穷的最好注脚!愿这个国家,充满希望;愿每个公民,砥砺前行!

wwcckk7324
回复

wwcckk7324

2016-12-30

我的小学中学经历似乎比你幸运一些,我是91年参加的高考,我的小学同班同学和我一起考入县中的只有一名,且高三还当兵了,其他留在乡中的我没有全打听到,但91年的高考升学率决定了其他人不可能考上大学的,我似乎也是只是一个人走到了终点!

回复

2016-12-30

男人最爱上的站是: ersrt.win#i 大家都懂的!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6-12-30

读完好想哭,虽然没有经历这些,但想想一个小孩拿着手电筒走着山路去上学,能坚持下来的必定是非常卓越的人,而如此卓越的人,跟其他中学的“差生”考的是一个学校,真不知该庆幸还是沮丧。

回复

2016-12-30

我2002年从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当年高三一共5个班,340个左右学生。巨无霸超级中学这种垃圾名号还请某校独享

他才是金刚腿
回复

他才是金刚腿

2016-12-30

从小学到大学到出社会工作,同学各奔东西,走着走着就剩下自己了。 现在虽然也是本科毕业深圳工作月薪过万,但我的梦想还是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作贡献。 而更现实的是,回了家,就没法养活自己,妻儿,没法还贷,没法生活。。。 所以,教育的目的只是使自己有一条比少接受教育的人有更广的路走,最终大家的目的、终点都是一样的。 我们走着走着,剩下自己,那些被落下的人;也想着,走着走着,就莫名其妙地被落下了。

回复

2016-12-30

一声叹息!!!

回复

2016-12-29

深有同感

回复

2016-12-29

现在农村的教育更惨了。大学里起跑线差距特别大。农村孩子考入好大学的比例越来越低。国家应该做好教育平权。教育资源严重倾斜。

回复

2016-12-29

没想到这么严重

回复

2014-10-26

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

回复

2013-08-08

不光是教育,我们真的是剩下的最后一个,进入成年的我们发现在城市,我们和那些城市学生出身的人有太多的隔阂,我们虽然很有幸留了下来,但是那仅仅是学生时代。到了社会中我们发现我们有很多的地方和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的家在这里,社会关系在这里,有一定的家庭基础、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当他们享受生活的时候我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因为在这里我们是白手起家。你会发现除了工作,我们很难加入他们的交际圈,因为他们谈论的很多你都不懂,或者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你在这里面只能扮演一个聆听者而不是参与者。 再说回到家,家里的同学朋友增加的更多只是陌生,你和他们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你的生存圈子的事情,他们完全听不懂,回到家里聚会,无非是你在吹牛逼,大家在听,大家在谈论东家长李家短的,你插不上嘴,唯一共同的内容就是回忆那些上学时候的事情。我基本上每年回去一次,以前年年组织聚会,后来发现每年谈论的内容基本上一样,突然觉得很索然无味,后来也就不参加了。而且由于家里的消费比较低,大家讨论的一些基本生活保障的话题显得很轻松,比如房子,我们家那里房子2000多,还是最好的,家里的朋友都有房有车,我现在生活的城市房子均价20000起,当别人问起时你又不好意思说在租房,大城市收入高,但是消费也高,你拿着高工资但是结余还不如家里的朋友多。 总之两边不靠,我们是被家乡遗忘的人群,我们是被城市遗弃的人群,我们是精神上无家可归的人群。。。。。。。。

2012-11-27

这就是中国现状,教育不公平的体现。

回复

2013-07-21

值得一看。。。。。。。

回复

2013-07-15

在取消代课教师的同时,国家也在补充教师,如特岗教师等等,

2012-11-27

这个问题一方面还是个人方面有一部分吧,知识改变命运,农村的人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这个改变需要时间,但是在农村很多人父母、同学不需要也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来期待命运的改变,因为等待不起早一点出去,也许不能改变命运,但是能改变现状,而且是马上见效的,(年收入增长了、年货可以多买点、新衣服可以添置多一两件);另一方面是国家的问题,而且是最主要的,国家一直在说教育改革,改革改革,越改越革。改革只对城市有利。就像国家现在取消代课教师,说是多么有利,但我只看到代课教师大部分是在农村才有的,农村是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才会就代课教师,本来教师就少,再把代课教师一去掉,到时候就可能一两个老师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三四个年级了。还有国家这几年的高考制度改革,也是越来越有利于城市人,刚在《南方周末》看到一篇文章“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也是说农村读书人越来越少,进入一本的也越来越少,“

回复

2013-06-08

忧心忡忡

回复

2013-05-25

在河南农村,基本上都是这样

2012-05-11

太感同身受了,我来自河南中部的一个小县城,家在农村。读到高中我的小学同学也已经只剩我一个了,我也是复习一年的,120多个人的班级只有4个过一本线还有一个因为志愿报的不好上了二本,17个过二本线。我以全班第二的成绩上了这所大学,而同宿舍的一个是他们班的40多名,他们班总共才60多个人。我常想也许走上读书这条路就注定孤独,和我同龄的孩子早都抱上了,而我,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等待我的也将是全新的生活~

回复

2013-04-02

今天晚上看了2012年平利中学汪德兴老师的激励高三学生高考的演讲时听到他说到雷磊,然后我在百度搜出了这篇文章。感动!

回复

2013-02-25

现在农村的教育更惨了。大学里起跑线差距特别大。农村孩子考入好大学的比例越来越低。国家应该做好教育平权。教育资源严重倾斜。

回复

2013-02-20

雷磊大记者 你好样的,你儿时的努力 换来了光明的前途 ,不容易。

回复

2013-02-19

怎么说呢?觉得这个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通病,我记得我刚上高中(2000年)的时候,我外公就是极力反对的,他说读高中还不如读中专,学个技术还可以出来挣钱,高中什么都学不到,而且考上了大学还得花钱,好在我的妈妈爸爸坚持,又继续读了7年,非常感谢自己的父母跟农村其他的父母不一样。在读书期间,很多以前的同学都在挣钱、结婚、生子、养家,我却还在花父母的钱,但爸爸妈妈说读书不一定要你又多大的用处,只希望你更明事理。虽然直到现在我仍旧没有打工同学挣得钱多,不过我很快乐。

2012-11-26

看到这里不进想流泪,教育一直说要改革,可是越改越有利于城市考生。自主招生考试问一些前沿的问题,难道那些那些高校教授们就不知道我们农村高中的学生那有时间看电视啊!难道真想让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会农村种地吗?寒窗苦读十几载,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重庆高校,却发现身边的重庆考生却是普通二本,而我这个异地的考生却要比一本多35分以上。曾经听温家宝总理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老百姓更加幸福,活得更加有尊严,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会实现这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