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给三峡工程涂脂抹粉无法回应公众疑惑
在这样一个当口,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发布了其18年来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其履行社会义务的一面值得肯定。然而,这报告的内容却让许多公众大失所望。因为公众需要的是一份真实、科学、全面的报告,它能有效地回应和解答全社会对三峡工程的若干疑虑,而不是一份三峡集团公司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的敷衍之作。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2011年6月19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北京发布了其历史上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很多人都还记得,在1992年4月全国人大审议三峡工程立项的七届五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弃权者之众,为全国人大历次会议之首。
19年过去了,三峡经历了开工、截流、蓄水、全线建成、二次蓄水、175米实验性蓄水等历史性阶段,但关于工程的争议,始终此起彼伏。特别是进入2008年之后,由于长江上游地质灾害频发、今年中国南方地区又遭遇了50年不遇的旱灾,民间对于三峡工程的疑问再次升温,这些灾害是否真的与三峡工程有关?
三峡工程全线建成已有五年,工程的利弊究竟如何,与当初立项的报告和预测相比,有哪些是属于预料之中,哪些又是新出现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后面的领悟好啊!学习了。
续:最好的办法是拿出具体数据来说明:1、长江流域的水文统计资料在建坝前后是不是有明显变化,在短时段(50年)内是不是线性连续的,包括总量极其在时空上的分布;2、长江流域的气象统计资料在建坝前后是不是有明显变化,在短时段(50年)内是不是线性连续的,包括总量极其在时空上的分布;3、大坝方圆10、100、500公里范围内地质现象统计资料在建坝前后是不是有明显变化,在短时段(50年)内是不是线性连续的,包括强度及频度;4、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在统计学概念的时空分布应该是均衡的,在中国其它流域是不是也存在与长江流域相当的剧烈气候变化;5、近期长江流域的各种灾害性事件,像干旱、洪水或地质灾害,是不是都是基本符合其固有的变化周期的。极希望三峡大坝与近年来长江流域的各种灾害性事件无任何相关性,一切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错(即使是它的错,所有的地球人都应自省),但这必须由政府根据真实的数据及科学的论证来负责地向全国人民公告并担保的。万一三峡工程真的是弊大于利,及早采取弥补措施是最大的正确政治,否则真到了连炸坝都解决不了问题的地步,今人就是后人的罪人。万事预则立,这样做可以阻止正在进行的及防止今后类似的人类不当的战天斗地行为。长期从事自动化控制工程,真切的领悟到,一个由长期自我调节形成的复杂系统,在没有彻底了解它的变化规律前千万不要轻易地认为可以用几个变量来完全控制它,“自适应”是最高级的系统性自动化控制。大的江河流域是自然界亿万年自我调节形成的生态系统,人们对它的认识仅是皮毛,对自然界掠夺性的开发是人类自取灭亡。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已经经历并认识到的错误,中国不要再重复一次,例如对大流域的破坏性的开发。过去的围湖造田、毁山林建梯田等,近年的乡镇企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大城市化对安居环境及传统文化的摧毁等,都是痛心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