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确认出现蜱虫
北京昌平区疾控中心6月14日确认,回龙观龙泽苑西区出现蜱虫,一名居民和多只宠物狗被叮咬。回龙观地区办事处和物业已展开全面排查、监控、宣传和消杀工作。北京市卫生局和昌平区疾控中心表示,被叮咬者没有发病。北京加强对于可能出现的疫情监测,各医疗机构一旦发现“蜱虫病”24小时内上报。截至6月14日下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尚未接到昌平区有关蜱虫病例的报告。
北京昌平区疾控中心6月14日确认,回龙观龙泽苑西区出现蜱虫,一名居民和多只宠物狗被叮咬。回龙观地区办事处和物业已展开全面排查、监控、宣传和消杀工作。
北京市卫生局和昌平区疾控中心表示,被叮咬者没有发病。北京市已加强对于可能出现的疫情监测,并成立专家组对疫情进行监测并拟订诊疗方案,各医疗机构一旦发现“蜱虫病”24小时内上报。
截至6月14日下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尚未接到昌平区有关蜱虫病例的报告。对于事件信息及防控措施,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6月15日将召开新闻发布会。
■ 名词解释
近两年,北京市疾控中心一直在做关于蜱虫活动调查,并在蜱虫容易出现的郊区县监测人群、猪等。
蜱
蜱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世界有800多种蜱,中国有80多种,北京只有有限几种。北京蜱数量非常少,只在山区出现,城区更少见。北京近一二十年来无伤人事件报告。
河南省自2007年5月信阳市报告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截至2010年9月9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
对于其他地区相继发生的被蜱虫叮咬后出现的感染性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北京市卫生局近日已经对各医院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要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在24小时之后进行网络上报,同时要求采集标本。
按照北京市卫生局要求,凡是接诊“蜱虫病”的医疗机构,应按照首诊负责制的要求接诊,如果符合重症病例诊断标准,应动员病人到定点收治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就诊。
疑似“蜱虫病”监测标准
按照北京市卫生局规定的病例标准,除了明确诊断的血液病、全身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感染因素明确的其他传染病四种情况之外,对于临床体温高于37.5℃、血小板降低至80×109/L以下或白细胞降低至3.0×109/L以下的病人均将纳入病例,须进行上报及监测,尤其是具有流行病学史,即有过鼠类活动、蜱虫叮咬史、田间作业、放牧、接触柴草、垂钓、野营、草地行走、草地晾晒衣物、接触猫狗、饲喂家畜的人员。
被蜱虫叮咬不要自行拔
昌平疾控中心人员提醒,蜱虫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市民前往郊区山林时,应避免在蜱虫滋生的环境坐卧停留,尽量穿长袖;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在林中穿行应戴帽子。
如被蜱虫叮咬,市民不要自行拔虫,要到医院诊治。蜱虫咬人后,头部会扎进皮肤。“这时,一种取出蜱虫简易方法,是用热源靠近蜱虫,如火焰、烟头等,蜱虫头部会慢慢退出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