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政者会关心“沉没的声音”?
南方周末本期一周高论推荐了《人民日报》评论部系列评论“关注社会心态”的收官之作《执政者要倾听“沉没的声音” 》,肯定该组评论,还说,文中的“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是点睛之笔。我对此深表赞同。
党报系列评论虽然切中时弊精辟入里,但我担心它也被忽视,也变成“沉没的声音”,“说了白说”。
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们共同的理想,但维稳是否必须维权,恐怕不是上下一致的认识。因为,维权主要是弱势群体的需要,而执政者的维权是工作或付出。在不作为无人监督,渎职也难受到查处的情况下,懒政者为什么要去倾听、而后去工作或付出呢?什么“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懒政者会去考虑这个吗?
维护公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关心常被忽视的职业病防治和弱势群体维权,都必须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只有真正高举宪法依法治国的伟大旗帜,实行宪政,建立公民社会,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才能维权,也才能维稳,实现社会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梦想,你相信吗?
反馈《南方周末》第1423期
我评《教师拿回扣 十万元一年》新闻:看似很严重——为人师表者如此,学生或下一代会怎样?其实不然或不奇怪:在社会,教师也是学生或学员,管理他们的有领导即党政官员。而官员中非“老实人”(请看党委换届的标准)难说很少,拿回扣,贪污腐败的也时有所闻(有“毒史”的州长不就是一位?)。有这样的“导师”(落马之前他们就是这地位!)率先垂范,焉能没有其学员?何况,反腐反到这些学员头上还远着呢……而这样的“导师”,管的可远不只学校呢,不是吗?!
《奢侈品代工厂的自杀女工》是进城女农民,因其年龄使我想起了“4050部队”。这群四五十岁的下岗生活困难男工女工,谁来关心他们呢?
《香港官员如何花公款》。以曾荫权特首为代表的香港官员如此公私分明廉洁奉公,不能不令人赞佩!我们的一国两制将来,该怎样统一呢,还“兴无灭资”吗……
《总参谋长在美国》:“无论…演讲抑或…联合记者会,表态都干脆明了”,我相信这样做很合民心。而最大的亮点,我觉得是陈炳德总长,对美国利用自己的《与台湾关系法》干涉别国内政的既率直又严肃的批评:实在是“太霸气” !
《她们 “失足女”影像报告》令人同情:不从事这种不甚光彩的工作,是否会没有活路呢?另外,这是我国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解放建国绝迹了三十多年的事物;仅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社会是否倒退了呢?
《口号响亮,烟雾依旧》题意贴切,醒目,我赞赏。香烟雾毒致癌啊!——但这只是无数“令行禁止”不了的事例之一而已……如何了得!
《管不住的水管》(报道)“花巨资调水却无力修地下管网”(漫画)似乎也不奇怪:调水是显著政绩,修地下管网却劳而无“功”。此外,所需资金来源是否也异:前者“富国”中央出,后者紧张的地方筹。
《追杀中国造假股》报道的好:家丑既已外扬,在国人面前还捂盖吗?当想到在资本市场屡屡被“割肉”的散户即可怜的普通股民时,就更觉得应该公示此“噩耗” !
《有电无“路”…》《南方煤都闹煤荒》等两整版关于“电荒乱象”的报道,可能是今夏整夏的焦点新闻。这个令人心焦的问题的解决之道,却是现成的:电改——评论已说清楚。
《夕阳挑战 城市孤老现状扫描》篇幅不大却透出了人文关怀的信息。在迅速进入老龄化的我国社会,养老注定会是令人关心的问题。为进一步促使政府和社会关心,希望今后在这方面能不断有所报道。
《文化》(D21—28)佳作不少甚值一读。顾长卫、濮存昕等人拍那电影令人尊敬,刘谦的魔术确实很受欢迎;还有启迪人们心智的“魔术只发生在你的大脑里”的论述。而著名人士章伯钧之女诒和的文章,也很让人感叹。真想不到她也有入狱十年的历史!我孤陋寡闻,只知“文革”已被否定,不知反右论定了否。希望也能了解;大事呀,特别是我等年龄当年参加过运动或斗争的人,谁不关心?
最后,对评论版,我最关心的是《探索多元共治,可别因噎废食》之评。“多元共治”之说令人耳目一新呀,可是现在,确也应该列入议事日程啦;当然这里指的是治社会而非治国家。在国家经济大发展基础上,终于开始探索多元共治社会的步伐,恐怕是全体国民都关心的事情。新的万里长征就要开始了?……
网络编辑:休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