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比牙齿存在的时间长”——红歌人阎肃的故事

“当你热爱一件事物的时候,你会真诚歌颂它。就怕你不热爱,写出来的一定是假的。”“红歌挡不住,流传的秘诀还是优胜劣汰。”阎肃说。

责任编辑:袁蕾 曹筠武 实习生 刘星 蚁畅

“李宗盛他们那首《真心英雄》其实也是红歌,多给力啊!”81岁的词作家阎肃多次担任春晚策划,但老人对网络词汇一点也不陌生。

阎肃创作的红歌中,有两部作品流传了几十年,都是自发创作,不是“上面派的任务”,一个是写给空军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另一个是歌剧《江姐》,其中的《红梅赞》久唱不衰。

1968年4月,5岁的小女孩康文杰,被评选为“黑龙江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从北疆黑河地区到省城开会。她在为大家表演红歌。 (李振盛/图)

“竟然没写毛泽东思想!”

1950年代末,快30岁的阎肃到空军当了一年兵。一天傍晚,部队的飞机飞公务,最后一架降落后,阎肃看到机械师扛着舷梯,呆呆地看着蓝天,那天的天空有晚霞,阎肃很好奇,机械师说他觉得他的心在那里,因为他们爱这片蓝天。阎肃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与感动,第二天爬起来就写出来了《我爱祖国的蓝天》,他把歌词给了搞作曲的战友,部队演出时文工团把这个歌就编了。

“文革”期间,阎肃曾被勒令修改《我爱祖国的蓝天》的歌词,批斗者十分愤怒:“竟然没写毛泽东思想,好大狗胆!”后来阎肃就改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歌词到“文革”之后又被改了回来。“我觉得用不着非要每首歌都把‘毛泽东思想’这样的政治术语写进去。有的歌就是打鬼子,到敌人后方去,但是有的歌就不需要。”

“《江姐》也不是命令。”阎肃从小在重庆生活,是进步青年。

1940年代,阎肃在重庆读书,对革命圣地延安十分向往,听了不少民主爱国歌曲,比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