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今天=中国的明天?——叩问中国养老危机出路

为了走出这个可能会拖垮未来中国经济的大困局,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必须再次以一种史无前例的速度谋变,从现在主要靠人力的世界工厂迅速转型为靠人脑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结构。

责任编辑:邓瑾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中国正以一个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和规模迅速老去。

为了走出这个可能会拖垮未来中国经济的大困局,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必须再次以一种史无前例的速度谋变,从现在主要靠人力的世界工厂迅速转型为靠人脑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结构。

一个“快”造成的问题,必须以另一个“快”来解决。

问题是,整个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以及背后支撑的教育、创新等体制和社会土壤的改革,中国可以改得那么快吗?

也有人认为,生育政策的有序放开才是治本之道,而且中国说不定会很快从控制生育转移到鼓励生育。然而质疑的声音是,放开已来得太晚。在生育意愿很低的中国城市中,即使现在允许生二胎,也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养老危机。

农村的养老问题更严峻。 (东方IC/图)

老龄化倒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老龄化对中国发展的挑战,不仅是未来老龄化程度太高的问题,而且是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太快的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每个劳动者能够创造出的财富得到增加,使更少的人口能够抚养更多的老年人口,这是中国解决养老危机的关键。

任远(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解决老龄化过程中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更为核心的是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问题。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每个劳动者能够创造出的财富得到增加,使更少的人口能够抚养更多的老年人口。因此整个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经济发展从依靠劳动密集和简单劳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回复

2013-09-08

老人也无奈啊

回复

2012-08-17

养老出路不员是沒有,早在=+多年前就为中国量身打造了一份综合改革六议案。其中社保改革案即专门彻底消除三有怪状,[在社保待遇方面存在岌宫官民有氕分.城乡有别.地区有差]又永久保障当今及未来中华后代的养老.医疗.教育问题,还可为中国未来发展消除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具体办法请关注近期<<南方周末>>相关栏目之"假如我是中国总理"-文。

回复

2012-03-21

今天的上海,明天的北京?广州?大连?

回复

2012-02-22

度都很快,这是普遍性的现象。但中国还多一层因素影响,就是中国是从农业社会快速工业化过程中的快速老龄化,是社会保险体系低起点起步的快速老龄化,因此老龄化对国家发展的压力就表现得更加明显,而且中国还受制于计划生育政策。例如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和韩国这样的国家一样快,但因为其大国的背景、因为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所形成的巨大内部压力,老龄化问题对于国家发展的压力就更加显著。 因此,老龄化对中国发展的挑战,还不是未来老龄化程度太高的问题,而是我国的

回复

2012-02-21

"现在我们养老,都是积累金融资产,无论是养老金还是做金融投资,然而这些钱今后能买多少服务,取决于到那个时候我们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如果到那个时候,提供服务的中青年非常少,有这个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又非常多,那一定会把护理价格、把服务价格抬得很高。到那个时候,你的购买力就非常有限。这些东西,目前我们大家很少提及。"

回复

2012-02-21

生活压力这么大,房贷还没有还完,我也想多生啊,没有钱养他,不能给他一个好的环境还不如不生。

2011-08-24

上学的少了,孩子少了,老龄化趋势,鼓励大家生,多尽义务~!鉴定完毕~!

回复

2011-10-18

全国人大!!!人民的权利表现在选举人大代表上,选举结束,权利也就消失了

回复

2011-10-15

中国敬老院网专注中国养老

回复

2011-08-24

“中国总体上已经是一个粮食净进口国。每年要进口5000多万吨的大豆,近千万吨的玉米,来保持一个紧平衡的状态。” 如果是这样的话,美国确实帮了中国计生很大的忙。那些人口大省吃的是美国的转基因粮食,他们第三代将会生出怪物,美国转基因粮食切切实实帮中国解决的人口问题!

回复

2011-08-24

往往是那些人口大省的人在鼓足放开二胎。省与省之间禁止移民的好,让那些人口大省自生自灭。现在是人口大省在侵夺人口少省份的利益。假若让各省的资源养活各省的人口,那些人口大省必然会 控制好人口,否则社会普遍就会出现人吃人的掠夺和剥削现象。中国的人口大省,河南 山东 四川 广东 江苏 河北 湖南 安徽 河北。

回复

2011-08-24

上学的少了,孩子少了,老龄化趋势,鼓励大家生,多尽义务~!鉴定完毕~!

回复

2011-06-13

-- "我感觉很多人还是一个传统的惯性思维,因为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受到人口过多的困扰,口粮都会发生问题,经常发生饥荒,很多人要饿死。人口太多,在过去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收入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产能也大大提高,很多东西都产能过剩,我们现在主要矛盾不是供给能力不足,不是要大家勒紧裤带,而是要扩大内需,要刺激经济增长!" 现在中国不能放弃计划生育的原因,恰恰还是因为口粮问题。这个问题在以后,可能越来越成为一个大问题。中国总体上已经是一个粮食净进口国。每年要进口5000多万吨的大豆,近千万吨的玉米,来保持一个紧平衡的状态。在美国,遇到旱灾和涝灾,他们的通常做法就是放弃这一季的种植,让土地休养生息一年。但是在中国就不行,抗旱浇地连总理都要亲自过问,就是因为我们负担不起少收一季带来的后果。这就是我们的领导人在每次旱灾,涝灾的时候都非常紧张的原因。

回复

2011-06-12

农村没有养老问题,因为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