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的政治美学

当前的中国急需凝聚人心和道德立范。红歌及其政治美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被重新提起、关注、讨论。

责任编辑:傅剑锋 曹筠武 实习生 刘星

当前的中国急需凝聚人心和道德立范。红歌及其政治美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被重新提起、关注、讨论。

曾经极“左”极“纯”

红歌,现在叫这名称,以前的叫法——革命歌曲,无产阶级大众歌曲,健康文艺歌曲,一般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迄今,具有革命精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歌曲。

红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这阶级性、政治性,正是红歌之红,是红歌的灵魂所在。在它产生的年代,这政治性表达出来就是,立场正确,态度鲜明,服务于人民大众,具有深厚的阶级感情。

红歌服务于政治目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份关于革命文艺的纲领性文件,提出“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成为文艺界长期以来的指导思想。在这篇重要文论里,毛泽东明确说,“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

红歌是一种集体意志的表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以达成某种集体的事业,是它独特的政治美学。说它独特,却也并不孤僻:在组织行为学中,举凡组织之中、需众人协力以达致某种集体目的的领域,歌曲的政治美学,可说是具有一般规律性的认识,现在的应用也非常普遍。

红歌曾经达到的深度,是政党、文艺工作者及工农大众对使命的共认。在集体的事业中,只有融入集体,成为集体的一员,成为共同事业的一分子,成为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个人才是有意义的。个人的生命价值,取决于集体的价值。这种政治美学,演绎到极致,就是纯而又纯的革命成了唯一目的,集体的事业成了人的唯一属性,集体的价值成了人的唯一价值。虽然这可能最终导致了荒谬。“文革”十年,它就发展到了这样的极“左”、极“纯”的程度:有涉个人情感的歌曲都成了毒草,包括爱情、友情、个人悲欢都不能唱,所有的红歌,都是关于事业的歌唱,只有这是唯一正当、唯一正确的。

1972年5月26日,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在松花江游船上。当晚他将演唱他亲自作词的《万岁人民中国,万岁毛泽东》。 (李振盛/图)

“唯物主义者并不反对一般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