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20110602)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她们”的命运

◆回应“她们——‘失足女’影像报告”(2011年5月26日A7写真)

该图文发表之际,正将近中考。农村初中每年都有许多参加完毕业考就去打工的学生,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女生,她们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但走到社会后可供她们选择的人生道路往往很少,走来走去大多走上了这几条路:一、在工厂里做普工,长时间的加班,爱情成了她们惟一的慰藉和滋润生活的方式,往往一两年后就未婚先育,当了妈妈;二、辛辛苦苦一心一意埋头工作,将所得工钱的大部分寄回老家,供弟妹上学,给家里起房子或用于老人医疗支出,二十多岁时经人做媒嫁人后,继续外出打工;三、到社会后一无学历二无技术,找好工作不是易事,而又想过“美好”的生活,自己又年轻有姿色,于是进入“第四产业”,成为“失足女”。

(广西贺州 潘文斌 初中教师)

整治之后,食品安全了吗

◆回应“‘运动战’消灭不了食品‘恐怖主义’”(2011年5月19日F29方舟评论)

如今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食品安全问题,但安全监管工作还得基层来落实。以我所在的工商所为例,染色馒头事件发生后,上级半个月内就布置了6个跟食品相关的专项整治,涉及辣椒制品、问题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邝立韵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


回复

2011-06-14

年轻人,究竟是到“体制外”还是“体制内”? 决定万千学子命运的2011年高考终于落下了帷幕,南科大45名学子用脚投票向高考说了不。南科大在中国教育改革上做出了一个异常艰难的尝试,面对颇具争议的举动,校长朱清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回去参加高考就是让所有人都回到体制内,这样的实验还有什么意义。这不禁让我想起来南方周末曾经报道的《年轻人,到‘体制内’去》,那股同样令人汗颜,侵袭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公务员考试热。 南科大学子放弃高考与万千国考大军引发我们的深思:年轻人,究竟是到“体制外”还是“体制内”?在如今这样一个年轻人疯狂往“体制内”挤的时代,我们要感谢这45名为中国教育改革作出巨大牺牲的“体制外”的学子,但愿他们的放弃能让更多热衷往“体制内”钻的年轻人冷静思考。

回复

2011-06-08

血拆那些事情?看什么样人……看怎么样说?怎样想?……人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