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来信】调解利弊析

法院调解有着理论和现实的需要,问题在于:法院是否真的可以将调解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目前来看,答案似乎不够理想。

责任编辑:傅剑锋 实习生 王媛媛

法院调解有着理论和现实的需要,问题在于:法院是否真的可以将调解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目前来看,答案似乎不够理想。

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纠纷,社会需要的是更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从这点来看,似乎调解的功能和作用是和社会的意愿相契合的。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多元化指的是,从事调解主体的多元,而非法院的一家独大,换言之,法院应该是作为解决纠纷的参与者之一,而且其应该是纠纷的分流者。

举例而言,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应当通过案件的受理与否和裁判结果的指引性,告知民众选择最便捷和最合适的纠纷处理机关去解决问题。法院应当将非司法性和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


回复

2012-03-03

调解和判决应该是各有千秋,但是作为审判机关法院的职责该是倾向于判决的···

回复

2011-05-02

1、与审判相同,调解也是纠纷解决机制,我们完全可以从理论上论证其运作的合理性,实践中如何另当别论 2、从调解主体来看,法院虽然也是中立第三方,但是其资源十分有限,不太适合担当调解主体,个人认为,法院应当逐渐退出调解系统,但是前提是其他社会第三方力量的兴起来承担起这个角色。 3、从很多渠道可以得知,我们中国法院的水平总体不高,法官其实和菜场的老大妈没啥两样,法官的职业素质低到令人咋舌,中国的法治道路要实现还要很长很长。 4、民众的法律意识其实也不咋地,毕竟是舶来品,本土的生根发芽尚需时间。

回复

2011-05-02

1、与审判相同,调解也是纠纷解决机制,我们完全可以从理论上论证其运作的合理性,实践中如何另当别论 2、从调解主体来看,法院虽然也是中立第三方,但是其资源十分有限,不太适合担当调解主体,个人认为,法院应当逐渐退出调解系统,但是前提是其他社会第三方力量的兴起来承担起这个角色。 3、从很多渠道可以得知,我们中国法院的水平总体不高,法官其实和菜场的老大妈没啥两样,法官的职业素质低到令人咋舌,中国的法治道路要实现还要很长很长。 4、民众的法律意识其实也不咋地,毕竟是舶来品,本土的生根发芽尚需时间。

回复

2011-04-30

上期《南方周末》时局报道《中央巡视组在上海》中提到一个法官匆匆赶来准备向中央第四巡视组表达“对司法现状看法”,但因为有顾虑又匆匆离去。这个法官对司法现状究竟是什么看法?《南方周末》应设法采访报道。因为除了各级法盲院长,普通法官已经是普遍地对司法现状有看法了! ——指谬斋主

回复

2011-04-30

上期《南方周末》时局报道《中央巡视组在上海》中提到一个法官匆匆赶来准备向中央第四巡视组表达“对司法现状看法”,但因为有顾虑又匆匆离去。这个法官对司法现状究竟是什么看法?《南方周末》应设法采访报道。因为除了各级法盲院长,普通法官已经是普遍地对司法现状有看法了! ——指谬斋主

回复

2011-04-30

“由于调解结案的结果往往看不出是非曲直,其结果是当事人意愿的妥协的后果。在法院调动更多的资源和关系之下,调解结案使纠纷得到了立竿见影的解决,只是这种效果是短期的。”当今的世界,还有是非吗?

回复

2011-04-30

司法的功能已经被扭曲,谁还记得法院本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