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破幼儿园啊,啥都不教”——《小人国》记录的“小人国”

相较下,孩子比成人更接近人性本真的东西。孩子是有智慧的,他们不像我们想象的什么都需要我们去教。反而孩子是在我们教的过程中丧失了很多。

责任编辑:袁蕾 陈军吉 实习生 蒋潇

我们谈论许多孩子不幸福的事,接下来应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和做老师的自己是否幸福。我们如果感觉不到幸福,我们就不认识幸福,那我们怎样给孩子幸福呢?我们总不至于看到我们的孩子不幸福只是叹一口气,说“唉,我也没办法”,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孩子这样一直痛苦下去;然后孩子的痛苦传染给我们家长,我们再用我们的痛苦来加强孩子的痛苦。——李跃儿

小女孩辰辰每天早上都在幼儿园门口等小男孩南德,等待持续了整整一年,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小人国》剧组/图)

四岁小女孩辰辰,每天早上都在幼儿园门口,等待她的伙伴小男孩南德。这样的等待持续了整整一年,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与父母上班时间有关,辰辰家里天天送得早,而南德天天送得晚。辰辰总是先来。

通常辰辰要等半个钟头,有几次,等待超过一个小时。即使在皑皑白雪的冬天也是如此。等南德到了,幼儿园准备的早饭早已凉透,老师把饭热了,让他们俩单独吃。

纪录片导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拍下这样的情景,与其他孩子的故事一起剪进纪录片《小人国》,曾在2009年全国公映。

今年4月,《小人国》与其他23部独立影片一起,由张献民、左靖策划,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一生”专题,在广州时代美术馆免费放映。

张同道不认为《小人国》是儿童片,虽然拍摄的是孩子的事情,但孩子做的事,成人也会做,只是成人多了掩饰。相较下,孩子比成人更接近人性本真的东西。“孩子是有智慧的,他们不像我们想象的什么都需要我们去教。反而孩子是在我们教的过程中丧失了很多。”一般父母认为孩子能背3000个单词会很了不起,但张同道觉得那种教育“很恐怖”。

“包括现在所谓的国学教育,我觉得是十分恐怖的东西。父母通过学习来对孩子进行专政,让很多孩子掌握了很多东西,脑袋像个电脑芯片,问什么都知道。但问题是,他没情感、没体验了,缺乏对世界的温度。这是最恐怖的。”

对电影里的故事,张同道没有加入任何评论。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些孩子的行为。

就像辰辰和南德的这种让人唏嘘的情感,“我不敢说它是正面的,也不敢说它是负面的。我只能说,它已经发生了,而碰巧我把这事拍下来了。”

他为此去求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同事,但所有的儿童心理专家都告诉他,一个孩子在4岁的时候就具有这样持久、稳定的情感,在世界范围内所有儿童研究的著作中,没有发现类似的案例。“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是在当下的公共教育中,孩子的个性被严重地压抑了。到幼儿园去,几点干什么,都是安排好的。玩什么,给谁玩,都是老师定的。孩子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如果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一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力,他可能就会慢慢忘记他可以选择。我觉得我们多数人都在过着一种被动的生活,这来自我们接受的一种被动的教育。”张同道说。

所以张同道给这部片子取名《小人国》:这是小人们自己的国度。

池亦洋在巴学园从“小老鼠”变成了“小霸王”,后来又变成了“小男人”。 (《小人国》剧组/图)

“我们跟猪不一样”

《小人国》拍摄的是“李跃儿巴学园”,2004年由李跃儿创建于北京。巴学园给孩子很大限度的自由,孩子想在屋里就在屋里,想去外面就去外面。甚至连吃饭,都不是规定哪个点必须吃。“巴学园”取名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畅销儿童书《窗边的小豆豆》。

创始人李跃儿跟张同道是20年的好朋友,原本她只是一位有点小名气的画家,她像中国所有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2)


回复

2011-12-04

。。。

回复

2011-11-24

家长过分着急把自己成人的经验与体悟施加给孩子,却忘了孩子自己是会成长的。

回复

2011-11-23

小孩子们的世界 我们总是不了解

回复

2011-11-22

著名美学家蒋勋曾经是大学老师 他以前对学生说“别人都不那样做,就你这样做” 他的意思是 让这个特别的学生"别跟大家一样遵纪守规 别做违背课堂纪律和学校校规的事情".

回复

2011-11-22

一定程度对中国教育的现状的反映~

回复

2011-11-22

感觉这个片子值得看一下。

回复

2011-11-22

看过此文半年了,现在回头重看一次。

回复

2011-11-22

是的,爱孩子请给他自由,尊重他的选择 中国的教育和家长们,请不要再扼杀孩子的天性了 教育有错,家长们也有错!

2011-11-21

爱孩子就请给孩子自由!

回复

2011-11-21

爱孩子就请给孩子自由!

回复

2011-11-21

这才是童话,我们都失去了幻想的自由。选择的主动。

回复

2011-11-14

不止一个人反映了,现在的孩子。。。太苦了。。。。

回复

2011-11-10

热点新闻 台湾负责修身齐家,内地负责治国平天下? 第二届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扫描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陈晓卿 更新于2011-11-4 “让西方人通过纪录片这种国际通用语言了解到中国的当下,真实度高,这是最好的‘外宣’,只要立场客观公正,政府自然乐见其成。”导演范立欣认为“这是双赢的选择”。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工人阶级永远有力量”——刘小东和他的“还乡团” 如果没有家乡,人

shanlirenzk
回复

shanlirenzk

2011-11-10

人都知道青春期是叛逆期,这个之前教的很多东西都会因为叛逆而毁掉。因此,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是有道理的。

回复

2011-06-14

有人实践了……祝福

SunFlower
回复

SunFlower

2011-05-12

其实,不管作为教育机构如何去做,都是毁誉参半的。有人会赞扬也就有人会骂,我们个人客观的看待就好了。不过虽然我没上过幼儿园,但是我喜欢这种教育方式。

回复

2011-04-29

这样的幼儿园好像只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童话 小孩子的世界真美好

回复

2011-04-24

好想去电影院看看这部电影,我也要成为幼儿园老师了。要做到大李这样的境界似乎很难.因为现在的家长只会护着自己的孩子

回复

2011-04-24

他们又能快乐几天?不过想想每个人都要痛苦十几年,心里也平衡了

回复

2011-04-24

面对现在的教育制度,这样的幼儿园只会是一个历史的过客

回复

2011-04-23

我想起一部小说,《蝇王》--威廉·戈尔丁。故事发生于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的膨胀起来,便互相残杀,发生悲剧性的结果。借小孩的天真来探讨人性的恶这一严肃主题,我想这是作者虚构的,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但看了《小人国》后,发现孩子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无知,他们也会思考,会把所思所想实践,会做出让大人震惊的事。对他们的教育才是瞻前的未来,《小人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