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穿越增长的陷阱(二)

加速城市化在短期和长期上都可以同时提高效率和改善公平

责任编辑:余力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加速城市化在短期和长期上都可以同时提高效率和改善公平

出路:城市化

多年来,解决问题的各种努力并没有取得成效。认真分析,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一个更为根本的症结有关——城市化严重滞后。找到了这个症结,问题的出路不言而喻:大力推进城市化。

首先,服务业的扩张和发展皆需要人的集聚,通俗地说,生意跟着人群走,而不是人群追随生意。没有人的集聚,无论多么强有力的措施和政策来支持服务业的发展都是不能持续的,也是无效的。

国外的大量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经济腾飞一段时间后,制造业会向中小城市转移,但服务业却总是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可以推断,如果中国的城市规模增加一倍,服务业在GDP中的份额必定大幅度上升。

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只有加速城市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进而调整经济结构。

其次,城市化能帮助解决收入不均等这个重大问题。研究表明,大幅度缩小城乡差异可以使收入分配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而大幅度缩小地区差异不能将基尼系数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尽快尽早处理城乡差异都是解决不平等问题的关键。

缩小或消除城乡差异,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有两个途径,没有第三条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


回复

2011-05-07

原来就是因为这个要搞城市化,有必要吗?没到那个水平就不要乱搞城市化!会饿死人的

回复

2011-05-07

原来就是因为这个要搞城市化,有必要吗?没到那个水平就不要乱搞城市化!会饿死人的

回复

2011-04-24

一直关注《未来20年》系列文章,第一篇写的比较好,已收藏 但第二篇末尾不敢苟同,作为一名农民的后代,有些话不吐不快 作者认为“按照一个劳动力耕种30亩地计算(周朝时期人均耕地为30亩),18亿亩的耕地只需要6000万的劳动力。这1.5亿劳动力如果能尽心尽力经营农村经济,完全可以满足粮食安全和乡镇企业的需要”,先不论作者引用周朝时候的数据得出18亿耕地只需要6000万的劳动力是多么苍白,甚至有些可笑,单单是期望把大量农民移居到城市,来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是天真的想法,让农民变成城里人并不仅仅是户籍的简单变动,这其中还牵扯城市各种公用设施的容纳能力,教育卫生医疗资源是否能够支撑这么庞大的人口流动,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只会让城市产生更多的贫民窟! 农民进城不应仅仅是从事一些低附加值的行业,应该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以便他们在城市中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良性的血液。

回复

2011-04-18

城市化是否真是出路,一直以外国的经验为模板。做决策的人一点脑筋都没有。天天大道理,出了问题时都是没有责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