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有时什么都不是”——专访姜文及其“子弹”团伙

在姜文这里,还有比票房更硬的标准:“至少我怎么也要拍一些像《鬼子来了》这样有责任的片子,或者像《太阳照常升起》那样虔诚的片子,哪怕付出代价。责任不行,你虔诚一下,虔诚不行,你责任一下。”

责任编辑:李邑兰 姜弘 实习生 陈识

姜文指着《毛泽东诗词手迹》:“你看这个《咏梅》,曲牌是《卜算子》,毛泽东从1961年开始写,写完了给人家看,回来又写,又给人家看,一直到他1963年70岁生日才拿出来发表,四十多个字,锤炼了两年。”

在位于外交公寓的姜文办公室里,桌上的字帖书籍堆了齐腰高,这本毛泽东的字帖姜文已经翻了15年。字帖并非“清抄本”,内中一一展示了毛泽东书法反复修改的“痕迹”。姜文把这称作“搭功夫”——跟《让子弹飞》一样,一个精细的“活儿”。

姜文已经翻了15年的《毛泽东诗词手迹》,在姜文看来,毛泽东对字的锤炼和“子弹”的搭功夫是一码事。 (南方周末记者 袁蕾/图)

目前《让子弹飞》的票房是7.3亿人民币,已经是“有史以来”的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没有主义,也没有经验。用葛优的话说‘赶上了,蒙着了’。没有那三个演员或者老马,票房得减一半。”姜文把票房和口碑的满堂彩归功于其他主创和投资人马珂。

富二代马珂对“子弹”的票房功不可没,他所谓的“铺张营销”经验很简单,在东五环的某条支路上的路牌,钱花了等于没花:“很多电影花的钱不比我们少多少,但效果只有我们的一半,或者不到。所有人都觉得我们的路牌感觉是别人的10倍,其实只是别人的两三倍。把钱用到观众看得到的地方,你才会觉得铺张。”

票子和账本的成功,并不能让姜文提高对“子弹”的自我评价:“我就是讲一个大家看得懂的东西,对于一个讲故事的人来说,我等于退到了最底线来说话。”

“子弹”是姜文一部“赌气”的电影,“气”来自《太阳照常升起》。那是一部姜文掏心掏肺的“虔诚”的作品,用他的话说:“‘太阳’是上帝送给我的礼物。‘子弹’是我送给观众的礼物。”上帝和观众显然是两个阶级,2007年公映的“太阳”,投资五千多万,最后票房只有三千多万,这部电影也在当年引起了“很棒”和“看不懂”的两极大讨论。

“全世界的好电影不卖钱的很多。我以前说不挣钱未必是坏事,也没多少人听,为了话语权我就弄一个‘子弹’。”姜文说。

在姜文这里,还有比票房更硬的标准:“至少我怎么也要拍一些像《鬼子来了》这样有责任的片子,或者像《太阳照常升起》那样虔诚的片子,哪怕付出代价。责任不行,你虔诚一下,虔诚不行,你责任一下。”

2011年3月7日,姜文和投资人马珂、编剧危笑等“子弹”团伙,接受了南方周末的访问,在票子和账本的支撑下行使了自己的“话语权”。

◎至少我怎么也要拍些《鬼子来了》这样有责任的片子,或者是《太阳照常升起》那样虔诚的片子,哪怕付出代价。人不就为了付出代价来的吗,你嘎嘎新生出来,又嘎嘎新还给上帝,有什么用?

◎拍过“子弹”的人未必能拍出“太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