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版权:反抗什么,接受什么

讨论具体的执行细节之前,必须先制止百度文库这种侵略性的发展,制止基于盗版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的形成,不然未来面对的不是内容枯竭,就是一个如同今天软件行业充满流氓软件一样的灰色市场。

责任编辑:袁蕾 李邑兰 实习生 蒋潇

去年,我决定从北京搬家到上海。临行之前把在北京八年积攒的书半卖半送给了朋友,暗自发誓再不买纸书。无奈的是除了从Amazon买英文电子书,几乎没有什么靠谱的办法可以正常地买到我想看的中文电子书。于是一年之后,家里又重新堆满了纸书。我甚至和一些认识的作者商量,能不能转账给你一本纸书的钱,你给我一个电子版,保证不泄露出去。答案也都是否定,或者是出版社不允许,或者是这样操作太麻烦。总之,一年的时间,我没能用电子化的方式买到哪怕一本中文图书。需要被电子化和数字化的东西,不止有文字,还有音乐、视频和软件,其中软件比较特殊,天生就是数字化的产物,除此之外它们所面临的情况都是差不多的。

这几天,和这个话题相关的有两件事值得重视。一件是Google在美国的图书和解协议被驳回,另一件是百度文库中充斥着盗版终于让中国的作家们愤怒了。

这两件几乎同时发生在两个国家的事情,看上去有些相似,其实本质大有不同。甚至可以说它们分别代表了数字化出版的两极。把这两家放在一条数轴的正负两边,中间还可以依次摆上Amazon(亚马逊)和Apple(苹果)这两个巨头,在他们之间还星罗棋布着各种小网站和创业公司。这样,整个数字化出版的生态,就齐全了。

百度文库曾经的游戏规则是,谁都可以上传,谁都可以下载。 (网络截屏/图)

百度模式:入我门者,先去偷

百度“为了自己的利益侵害别人”,从它的游戏规则就可以看出。

百度文库不是一套简单的“盗版文章下载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积分系统。要在百度文库下载,需要有积分,而最快的积分获得方式,是上传文档,这样上传者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yourscreek
回复

yourscreek

2012-10-27

我不反对知识产权保护,是出于责任感,并不是因为什么商业模式。文章观点有点缘木求鱼了。

yourscreek

2012-10-27

为什么总要从商业的角度解读文化上的事情?

yourscreek
回复

yourscreek

2012-10-27

为什么总要从商业的角度解读文化上的事情?

回复

2011-04-06

支持电子书免费共享,至少也得让愿意免费的作品免费共享(我相信还是有人愿意让自己的电子文章免费共享的,当然不包括那50个作家),别这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删了之。 让免费的归免费收费的归收费敝帚自珍的归敝帚自珍。

回复

2011-04-06

支持电子书免费共享,至少也得让愿意免费的作品免费共享(我相信还是有人愿意让自己的电子文章免费共享的,当然不包括那50个作家),别这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删了之。 让免费的归免费收费的归收费敝帚自珍的归敝帚自珍。

回复

2011-04-03

Google Books原先好像不是这样。至少在08年09年的时候不是这样。虽然它一直不提供全本,但是你可以看到很多内容,而决不仅仅是你搜索的那一点内容。我记得有段时间在Google Books上搜到一本讲古英语的书,结果我完整的看完了书的前半部分(大约有200多页)。另一次我因工作需要查一本书,我不仅看了英文版的大把内容,还看了中文版的大把内容,最有趣的是这两本可以给你的看的部分有时候是互补的,比如这一部分英文版你看不到,中文版就有,那一部分中文版看不到,英文版就有。总之,那个时候Google Books是一个可以让你免费看很多书的工具。 至于后来,我也好长时间没用过Google Books了,不知道是不是模式发生了变化,反正当时我觉得Google的做法在版权上是有问题的。

回复

2011-04-01

如果商业模式健全人们多数还是愿意购买正版的数字化资源 但是人总会有贪小便宜的心理,一旦有可以免费获取知识的途径,谁会付钱去买大多数人都通过免费获取的东西呢?除非你钱多

回复

2011-04-01

不想花时间去了解这些事,也许是炒作。我只坚持不用百度。

回复

2011-04-01

当年的作协对于谷歌大肆攻击,现在作协缺席,呵呵,还是听话比较好啊。

回复

2011-04-01

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