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官方机构求解信访死结:“如果延续传统的个案解决做法,信访工作将没有出路。”

“我们想从一线疲于奔命的状态中抽身,从帮助个体转向寻找制度的问题。”北京市信访办副主任张宗林说。由此,他们成立了全国首家官方信访研究机构。

责任编辑:马昌博 李梁 郭力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我们想从一线疲于奔命的状态中抽身,从帮助个体转向寻找制度的问题。”北京市信访办副主任张宗林说。由此,他们成立了全国首家官方信访研究机构。

信访的主体,正在从个体向群体转移——这也意味着,普遍性的利益受损令问题更加棘手:一旦解决了一个,就不得不解决一群。

社会矛盾对中国共产党构成了怎样的影响,是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的核心课题之一。

沈阳公安“大接访”活动。信访难题已然被各界公认,而制度解决之道,还很长远。 (CFP/图)

中国第一家官方信访研究机构在2011年3月18日度过了周岁生日。同中国的信访部门一样,这家研究机构在过去的一年中并不张扬,不过它的使命却难以轻视——作为官方智囊,为中国的信访死结寻找政府能够认可的解决之道。

一年前,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成立。这个官方机构亟需提供一个答案: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间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换言之,中国当下的发展模式与信访的广度、烈度间,是否存在联系。

中国各地的信访网络完整而严密,从国务院延伸至乡镇。而在信访系统内部,那些记录着当地社会治理中负面信息的原始材料堆积如山。这些资料外界往往难以窥探,而这家官方研究机构现在将利用其价值。

“我们想从一线疲于奔命的状态中抽身,从帮助个体转向寻找制度的问题。”分管该中心的北京市信访办副主任张宗林说,“信访是一门学问,甚至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并没有把它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

“从信访的窗口,我们看到了GDP增长的社会代价。”张宗林说。信访部门被社会底层的利益诉求所包围,常有利益受损者扬言将要自杀、自焚,制造事端。

而想要解决中国转型过程中积累下的矛盾并不容易。事实上,信访的主体,正在从个体向群体转移——这是近年北京市信访中的新特点之一。这也意味着,普遍性的利益受损令问题更加棘手:一旦解决了一个,就不得不解决一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8)


回复

2011-05-15

后面几段是废话

回复

2011-04-05

其实制度是有的,还是要看人,制度是死的,人是操控它的。关键还是“人”啊

回复

2011-04-01

有时侯,会感觉得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中央,正在进步,虽然如今依然存活在一个令人心寒的社会层,但我想,总会慢慢地变好吧……

回复

2011-03-29

国民党都不如啊 更比不上封建社会了 哈哈

回复

2011-03-28

无信何以解决信访?

回复

2011-03-28

"整体仍处于可控状态"...研究目的大概还是为了怎么可控吧。不解决或者不能解决,都属非常之道;压制下去,或者让事者保持忍让克制,没有消解的机制最终都会有更大的爆发。

回复

2011-03-27

为了不让自己得精神病,决绝一切信访行为。。。不做无力的抗争

回复

2011-03-27

着手个案不解决只能是九牛一毛

回复

2011-03-27

根子长歪了. 才出了那么多的害虫枯枝. 信访办只是个糊窗户纸的行当. 在信访的一亩之地搞改良, 有出路才叫奇迹. 裱糊匠啊裱糊匠....

回复

2011-03-27

to ab1226: 问题的产生往往是法律政策上的不连贯或者空白 单独解决某个问题是对这一类尚属于空白的情况开了一个以后可以借鉴的先例 但信访部门解决的这个先例往往并不那么值得借鉴 所以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把信访反映出来政策上的问题漏洞 作为修改弥补法律政策的依据

回复

2011-03-26

信访渠道不畅,层层受阻隔,下情不能上达,矛盾丛生而积压,体现信访量减少。而实质是解决问题的部门对一些反映强烈问题瞒而不报,进而反映到信访部门等同“茅盾储存罐”,拖延时日,掩盖矛盾,问题得不到解决。

回复

2011-03-25

现在的问题是,信访局只是一个摆设。人民上访,问题不能解决也就算了可能还会招致人身安全问题。即使你把问题递上去了也是没人看没人管。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一条畅通无阻的上访之路,从实际出发真正能解决问题。前段时间由于写论文,我去了一趟国家信访局的官网。“网上信访”让我眼前一亮。我本来只是想看看如何进行网上上访,但是一点击以后跳出来的是无法找到该网页。上访无门啊!我笑了。

回复

2011-03-25

伪君子!

回复

2011-03-25

信访是典型的人治社会

回复

2011-03-25

"一旦解决了一个,就不得不解决一群。"我实在没看懂这句话的逻辑?不是有问题就要解决的吗?

回复

2011-03-25

根源在制度,制度制定好了,还要看官员的落实。

回复

2011-03-25

看那牌子——又是个“秀才”。 无语

回复

2011-03-25

“信访是一门学问,甚至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并没有把它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可惜大千世界可做“学问”研究的东西也确实太多了,只要你愿意把他作为“学问”来研究,比如曹学芹长得是胖是瘦、水果什么时候吃等等,怕就怕我们把不是学问的东西当做学问来研究,对学问的的东西却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