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信息通畅是最好的谣言粉碎机

谣言诞生于真相被遮蔽处。欲消除谣言,更好的方式并非杀鸡吓猴式的惩罚,而是保证充分供给信息,使真相尽快浮出水面。有真相,则谣言不攻自破。

责任编辑:史哲 蔡军剑

谣言漫天飞,以至“扰乱公共秩序”时,迅速止谣乃政府职责所在。找到始作俑者或故意捣乱者,以法律制裁,也是一个办法。2011年3月20日,杭州网民陈某,就因为传播“核污染谣言”,被警方处行政拘留10日及500元罚款。

政府着急止谣,用心无可非议。但谣言不等于谎言。有时谣言蜂起,并非因为传播谣言者唯恐天下不乱,而是出于人的自卫本能。日本核污染严重程度究竟如何?是否会扩散至中国沿海乃至内陆?碘盐是否能预防核辐射?海产品、海盐会不会被污染?凡此种种,急切间,处于信息匮乏中的民众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是人之常情。“未加思索便将该信息复制后转发给亲朋好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4)


回复

2011-04-08

可惜我们的惯性思维是捂盖子。

回复

2011-04-07

政府依旧是“问题处理型”而非“问题预见型”。

回复

2011-04-06

监督失效,法制失效才使当事人上访不止 1、目前,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时,在没有证据和事实的情况下,对“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未逮捕)后,以证据不足释放后,又办理取保候审,期限届满解除了取保候审后,但又拒不依法撤销案件,甚至追溯时效期过后,仍拒不依法撤销案件,致使受嫌疑的当事人长期背着涉嫌犯罪的名声,因公安、检察机关监督失效至当事人上访不止。 2、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保护赔偿请求人的求偿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申诉权。但是,发生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公安机关作出发生法律效力的不予确认违法的法律文书不服的走申诉程序的申诉人申诉后,上一级公安机关拒不作出任何结论,因公安、检察机关监督失效至当事人上访不止。

回复

2011-04-06

不要拿中国的社会跟日本比。日本的政府不说谎言,所以人们才只听政府的。

回复

2011-03-31

信息自由何时有?但愿天长久

回复

2011-03-31

“信息要充分供给,政府责任重大。而首要之责,便是不要干涉每个人、每个机构发布信息的权利。”未免有些极端,必然会造成为各种利益辩护的言论增强,反过来伤害政府的公信力。公信力下降一方面是个别政府官员在一些问题处理不当,另一方面也是现在是个借口理由漫天飞的时代,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辩护,却不在意社会整体的利益。 此外,个人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过分强调个人要求信息对等的需求了,因而内心总是愤愤不平,实际上对于管理来说,上下级别之中信息的不对等要比信息的对等重要的多。

回复

2011-03-31

等待国家的公信力或许对我们来说太过于漫长,中国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去实现我们所谓的社会主义理想。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是不易的,我们要学会怎样在这个浑浊的社会中看清是非黑白,所以每个想对自己负责的公民都应该自觉地去培养自己的“眼力”,相信什么?不该相信什么?

回复

2011-03-29

此言差矣,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天然的谣言粉碎机,不得不说现代很多的媒体人的科学素养很低,好多科学的问题,从媒体那里出来就变味了,就变得的不科学了。关于抢盐的事情,其实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媒体上演的、说的都是一次精心地策划,看起来都很假。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才是重中之重!这不是GDP的问题!

回复

2011-03-29

党能容许信息畅通吗,白日做梦。

回复

2011-03-28

谣言止于智者,要粉碎谣言,靠的还是国民慎审的理性与明智的判断,而国民的这种理性与判断力,也只有在信息自由流动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培育出来。 沟通可以让谣言止于开始

回复

2011-03-28

信任是什么东东?

回复

2011-03-28

谣言的粉碎机关键不是信息通畅,而在乎人民。谣言的可怕与民众的愚昧是分不开的

回复

2011-03-27

戈尔巴乔夫说过:集权政治的威力就在于保密。所以信息开放的前提是某些有勇气放弃特权。

回复

2011-03-27

谣言诞生于真相被遮蔽处。欲消除谣言,更好的方式并非杀鸡吓猴式的惩罚,而是保证充分供给信息,使真相尽快浮出水面。有真相,则谣言不攻自破。说的好

回复

2011-03-27

法律的强制执行力必须有。陈某的行为造成了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后果,且该后果确实严重,应该受惩。至于主观意图,可以作为酌情考虑的因素。 其实我觉得,政府如果公布信息慢,不主动公布,也应当用法律来制约。只是现在我们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只是条例,其效力不大。

回复

2011-03-27

文明上网,登录发言

回复

2011-03-27

人们的心理已经很脆弱了,在遇到谣言的时候,大家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对象,可不幸的是我们的政府学不会也不想学会怎样充当这个角色。

回复

2011-03-27

公信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

回复

2011-03-26

这是个假大空的国度,没有谎言如何执政?

回复

2011-03-26

公信力的建立需长期积累,而毁掉它却只要一瞬。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倘若你今天信誓旦旦说,不会发生地震,奶粉与火腿肠都完全安全,明天摆在公众眼前的事实却截然相反,反复几次,公信力必将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