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巨震:亲历与反思

大地震、大海啸、核辐射的复合型危机,正考验着举国一致面对大灾害的日本政府和国民,究竟有多大的决心和本事渡过难关?各国公民都要思考:地震是会发生的,如果下一个是你,你怎么办?

责任编辑:戴志勇

在大灾害面前,“不害怕”超出了人类的承受能力,关键是,充满恐慌时,能否理性判断出:第一要看哪里,第二要做什么,第三要去哪里。我第一次真正亲眼看到了现场同胞的超级冷静与克制,团结与理性。这一切,都是长期练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没有一个日本人责怪自然,死亡人数之多,失踪规模之大,避难过程之难,没有人不把它视为人祸。我们有理由,也有义务寻找尽可能有效、和谐地跟自然界打交道的办法。日本人深思到了这一点。

大地震、大海啸、核辐射的复合型危机,正考验着举国一致面对大灾害的日本政府和国民,究竟有多大的决心和本事渡过难关?这一切奋斗,已远远超出了日本本身,而为世界关注。各国公民都要思考:地震是会发生的,如果下一个是你,你怎么办?

至我写本文的2011年3月21日19时为止,据日本官方统计,大地震、大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8649人;失踪人数达到18000人;避难者人数达到338522人。深信,本文刊登在《南方周末》上,并传送到读者朋友们眼前时,这些数字将得到进一步的膨胀……

地震前夕

3月10日21时,我带着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母亲,从北京起飞,回到了东京。一切都顺利,也很正常。母亲坐火车回去伊豆,我则打车去往东京市中心。22时,我到达位于东京后乐园的Tokyo Dome Hotel,入住后,前台人员把22层的房卡递过来,我拿到后,坐电梯上去。电梯是透明的,东京的夜景很漂亮,高楼很多,不奢侈,很朴实。这是已初步实现现代化,正走向后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市民们都按照“同一座城市,同一条规律”的规则在经营生活。电梯往上开着,虽然我一个人,却感到很浪漫。“我这人还是很喜欢东京的,这座城市就这样活下去,一天又一天,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平静地流逝……”

11日,我与平时一样不定闹钟,早晨5时自然醒,起床,开灯,洗脸,写一篇中文专栏。写完后打开窗帘,晴天,很舒服,突然发现自己很想出去跑步。换衣服,出去,跑到大概3公里远、位于本乡的东京大学校园里,继续跑。8时返回酒店,洗澡,换完衣服,简单回邮件。

我这次回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跟一位日本广告方面的企业家一起做一本对谈图书,内容为“让我们一起聊聊中国”,为期为3天,14日到某汽车公司演讲,参加几场活动等,15日早上从东京羽田机场飞往北京。这是我已经定好的计划。

9时半出发,与平时没有任何差别,谁也没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