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真的客观吗?——与叶永烈先生商榷

本文假定叶先生所提出的资料的本身是真实的、可信的;但是我认为,这些资料并不足以支撑叶先生的三点客观评价。我甚至进一步认为,由这些资料得出相反的结论,在逻辑上也是成立的。

责任编辑:刘小磊

叶永烈先生在2011年3月3日的《南方周末》上发表了《钱学森“万斤亩”公案始末》一文,详细考证了这段公案的来龙去脉,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所谓的内幕真相,得出了三点客观评价。这三点客观评价可以说是颠覆性的,与人们此前所知所议的相差甚远。

“大跃进”时代,我还是个初中生,根本不知道钱学森先生在“大跃进”前后发表的那些文章。后来虽有耳闻,但在叶文之前,没有读过其中任何篇章。曾经是数学力学系学生的我,对钱学森先生自然敬仰有加。但对社会盛传钱先生为“大跃进”推波助澜的事,确有人无完人之感。现在看到叶先生的长篇文章,解脱了围绕钱先生身上的困扰,深感欣慰,自然乐见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是细读全文,颇感失望。一个疑惑不由浮出脑海:叶文的评价真的客观吗?

窃以为,叶文所呈现材料是丰富的,但是叶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是粗疏的、随意的。为了奔向预定的目标,叶文对材料采用抽筋剥皮、仅取其需的方法,甚至把最重要的、可能性最大的事实都过滤掉而排除在外。叶先生所得出的结论大可商榷,“客观评价”难说客观。

本文提出质疑的角度是关于叶文的证据采信和逻辑判断,不涉及叶文资料的真实性问题,更与钱学森先生无关。也就是说,本文假定叶先生所提出的资料的本身是真实的、可信的;但是我认为,这些资料并不足以支撑叶先生的三点客观评价。我甚至进一步认为,由这些资料得出相反的结论,在逻辑上也是成立的。

本文就此与叶永烈先生商榷,并向专家和读者求教。下面逐一分析三点客观评价。

叶永烈的文章引来很多争议

叶永烈观点一:“万斤亩”在科学计算上是正确的

人们无法怀疑这个评价,但它是一个伪命题。叶文说:“正因为这样,作为一位严谨的科学家,钱学森反复用计算尺计算了太阳光能转化为粮食的数量。他1993年甚至得出‘粮粒’可以达到亩产10万市斤的结论。”人们无从怀疑科学家计算的正确性,问题是这样的计算有什么实际意义,它能说明什么。

首先,这个计算是建立在一个纯粹的理论假设之上的,即农作物可以全部转化照在大地上的日光能。这个亩产10万市斤的科学结论同样适用于沙漠,如果能满足许多无法实现的假设的话。它是一种无用的正确,离实际相差太远太远。据此来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好比按照世界地图来打隧道。人们还可以反复用计算尺计算,如果把太阳能全部利用起来,地球上还缺少能源吗?叶文还认为,钱学森清楚表明了他对于万斤亩的坚信,认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可以实现的”。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大概接近300公斤,袁隆平先生希望,到2015年,我国的大面积亩产提高到900公斤。我相信,钱先生的那个科学计算,也许1000年以后可以实现。但那不过是画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