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日本核电

1950年代以来,日本核电业裹挟各方利益不断壮大,而事关公众安危的核电隐患却被一再隐瞒。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张晴

1950年代以来,日本核电业裹挟各方利益不断壮大,而事关公众安危的核电隐患却被一再隐瞒。

曾发生氢气爆炸的福岛核电站。 (CFP/图)

没有一个国家如同日本一样,对核充满恐惧,也没有一个国家如同日本一样,对核充满渴望。

自3月11日以来,“危机”成为日本人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之一。种种迹象表明,危机仍将持续。原因不仅在于“有进一步发生核泄漏的危险”,还包括日本“核电站安全神话”的破灭。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不断升级核电规模,绵长的日本海岸线,分布着规模不一的55座核电站,以及数量庞大的其它核设施。它们向内陆输出电流,支撑起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三分之一的电力供应。不过,谁也不会忘记,日本是迄今唯一遭受原子弹危害的国家。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重启核战略以来,日本社会一直弥漫着两种力量的对抗——政府强力推行核电发展,在野党、媒体、社会团体反核。两种力量虽此消彼长,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核电战略始终未有大的变化。

这种对抗延续至今。持反核立场的《朝日新闻》在此次核电危机中率先提出质疑:“我们应当重新思考:在地震多发的列岛上建核电站是否恰当?”危机发生的第三天,除了一致批判政府延误对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信息披露,日本在野各党更是主张“重新审视核政策”。

国际原子能机构前副总干事钱积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美国三哩岛事故之后,此次日本核电站泄漏威胁,将有可能重新唤起社会“对核‘这个魔鬼’的恐慌”。

破灭的神话

本周三,3月16日,日本地震重灾区——福岛第一核电厂附近辐射水平激增,工人们被要求撤离。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学者与核专家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