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议政制度的设计轨迹
人大代表人数过多,高层早就意识到。1979年修改选举法时,时任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彭真说,代表人数太多了,并不便于代表们充分讨论和决定问题,“形式上看起来很民主,实际上并不一定能充分发挥民主”。
责任编辑:李梁 马昌博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人大代表人数过多,高层早就意识到。1979年修改选举法时,时任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彭真说,代表人数太多了,并不便于代表们充分讨论和决定问题,“形式上看起来很民主,实际上并不一定能充分发挥民主”。
1988年3月28日,人大代表黄顺兴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公开发表反对意见,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不同声音。 (贺延光/图)
坐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的三层,只有用望远镜,才能看得清台上人的样子。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议政现场,近3000名人大代表,2200多名政协委员,以及几千名记者济济一堂。
全国人大和政协,政治属性不同,前者为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后者为统一战线组织,但始终交汇在一起。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承担了临时国会的功能,直至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1959年,政协三届和二届人大先后召开,形成“两会”同步现象。
1977年后,“两会”还与党的会议,从开会时间到议题,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党代会所决定的国家大政方针及人事安排,与隔年年初召开的人代会议题和选举形成呼应。
“党代会——政协——人代会”,勾勒出中国式民主的基本逻辑:党是国家的核心领导力量,与民主党派实现“协商民主”,通过人大完成合法执政程序。
从历史经验来看,“两会”最为“生动活泼”的时候,往往是党内民主最好的时候。
前苏联建议中国尽快召开人代会
“三权鼎立”的议会制一开始就被作为剥削阶级的制度产物而否定。在中国的人大制度下,没有朝野之分,不轮流坐庄。
薄一波曾回忆,1949年初,毛泽东对来访的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说,议会制度在中国彻底丧失威信,从袁世凯、曹锟直至蒋介石的国大均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会建立一个怎样的“新中国”,并没有太多令人意外的地方。毛泽东在当年的多篇文章中,都明确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并直接指明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的政权建构,基本以前苏联为模板。1949年9月召开具有临时国会功能的政协会议,其中确定的一个目标是通过普选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按新政协三年任期,时间大概为1952年底。不过,由于新政协声誉和地位等考虑,中共决定先开第二届政协会议,而把人代会延至3年后。
斯大林则建议中国尽快召开人代会。1952年,他对到访的刘少奇说,没有选举和宪法,新政权会遭到合法性攻击(见中央文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王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