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争议】响水事件就此绝响,难啊

响水事件来也匆匆,一句化工厂泄漏的传闻,引发周边四十多个村庄数万民众出逃,让舆情汹汹;然去也匆匆,待当局宣布事件调查结果、处理意见,这一页便如风一般翻过

责任编辑:史哲 实习生 蒲思伊

响水事件来也匆匆,一句化工厂泄漏的传闻,引发周边四十多个村庄数万民众出逃,让舆情汹汹;然去也匆匆,待当局宣布事件调查结果、处理意见,这一页便如风一般翻过。事实上,响水大逃亡并非孤例,河南杞县大逃亡就发生在此前不久;而生活在种种污染威胁之下的中国人更加不在少数。有关部门、企业真能从响水事件中吸取教训,让出逃事件在“响水”这里划上句号吗?

正方:响水是提供了一个亡羊补牢的契机,倘能借此机会,对现有化工厂、高污染企业进行彻查,不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关停整顿。对筹建、待建的,科学规划布局,让开人口稠密地区、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


回复

2011-03-02

看了这篇评论,让我想到了中学课本上那幅“食”面埋伏的漫画!我非常赞成反方的观点,中国人得身体禁不起等啊!即使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那又怎样的?是不是绝大部分的国民享受到了GDP增长带来的好呢?!形象工程毕竟只是表面现象,它注定是不能维持长久的!!!

回复

2011-03-02

那个政府太恶心了 人家只是担心朋友而已 现在弄得听说要做牢 比窦娥都冤呢 现在王法难道就是用来欺压百姓的吗

回复

2011-03-02

关键是XX的公信力已经荡然无存。

回复

2011-03-01

响水事件为民众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不能把发布消息的人定罪为制造谣言。现在许多地方把有污染的企业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已经是错误。牺牲我们的居住环境来发展经济也是错误的与短视的做法。许多地方政府不顾民众的反对而追求所谓政绩,是政府官员低能的表现。出了问题拿民众当替罪羊。

回复

2011-02-25

发现异常-->担心爆炸-->告知亲友-->自己逃亡-->亲友逃亡-->全城逃亡,怎么就变成制造谣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