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妥协,再妥协,再再妥协

各国妥协达成的一致,最后变成了几乎不具约束力的协议。于是,在这种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二十国集团便陷入了几乎无法一致行动的困境。

责任编辑:肖华 吴立波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中国的灵活性对二十国集团最后达成一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但是,各国妥协达成的一致,最后变成了几乎不具约束力的协议。

于是,在这种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二十国集团便陷入了几乎无法一致行动的困境。

为了增强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能力,本次巴黎会议邀请了IMF、欧佩克等众多国际组织参加,图为IMF总裁卡恩与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合影。 (CFP/图)

可怜的妥协

这也是全球治理面临的最大困境——从未实现过政治统一但却逐步实现了经济一体化的各经济体,面对金融危机两年多之后,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增长艰难回升、前景难测的局面,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即便对过程没有任何了解,仅仅看2月19日二十国集团巴黎各国央行行长与财政会议公报最后的措辞,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激烈争论且经妥协后而没多大约束力文件:

“这些指导性准则不是目标,但将用于评估如下指标:(1)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私人储蓄率和私人债务,以及(2)由贸易余额与投资收入净流动和转移组成的外部失衡,酌情考虑汇率、财政、货币和其他政策。”

这就是这次二十国集团会议最大的成果:就衡量全球各个经济体经济过度失衡的一揽子指标达成一致,但即便是这些不具约束力,并用“酌情考虑”限定的指标,也几乎不能达成——在协议即将达成之前,三个不同国家的官员说谈判已经破裂,或许两个月过后大家都要在华盛顿重新开会。

会议最后一刻,中国人“识大体、顾大局”的传统起了作用——&l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