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越 跳着舞去上班
从互联网领军人物到“开玩”百亿财富的风投基金,唐越说,他已经学会了“每天跳着舞去上班”。
唐越,男。1971年出生。就读于南京大学,大三时转学至美国明尼苏达州CONCORDIA学院,专业商业管理。1999年5月创立e龙公司,出任总裁和首席执行官。2004年10月28日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2006年2月,唐越离开了一手创办的e龙,与美国BlueRidgeCapital共同创建蓝山中国资本基金,募资3亿美元。而在近期,则又募集了更大的资金——100亿元人民币。
影响力密码
虽然唐越几乎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上百亿资金并非谁都能募集;但他的转身,确实为中国互联网新生一代找出了另一条成长路径,从而提供了出互联网之红海、入创投之蓝海的有效模本。而他身上浓郁的主观色彩与富有创造的更新能力,更改变了中国企业家刻板、凝固的面孔。
华灯初上,车水马龙。北京东三环中路的财富中心,37层。中国传统的红木地板辉映着走廊尽头雕花镂空的饰品,一幅巨大的中国工笔画《北苑图》对应着四幅摘自《大学》与《中庸》的蝇头小楷。唐越通常在这个时候从办公室远眺窗外,夜色缭绕,CBD商圈内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好像悬浮在空中的神秘的不明之物。面对如此景象,他总能体会到一种俯瞰大局、运筹帷幄的快感。
作为蓝山中国资本的创始人与合伙人,唐越手中握有3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Equity),而这仅仅是公司成立一个半月内募集的。“你知道,那些国外手握重金的大佬们削尖了脑袋想进入中国,我们不愁没钱的。”蜷缩在沙发上的他极其舒服地跷起二郎腿,随着谈话的节奏一上一下夸张地起伏。
3亿资金是很少的,唐越花掉它,仅仅用了一年半时间。更惊人的速度还在后面。仅仅用了两个月,蓝山中国资本又从北美和中东的个人投资者手中,募集到了第二期规模高达1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的基金,创下国内PE领域单期基金之最。
35岁的唐越选择在2006年2月辞去e龙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的职位,转而进入充斥着才智之士的高竞争行业—风投领域,对于这次转型,眼前这位休闲套头衫配牛仔裤的瘦高江苏人轻描淡写,“不创立独立的基金公司是资源浪费。”
一个人群正浮出水面
在唐越转行进入风投领域的前后,一大批中国国内互联网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先后出蓝海入红海,书写中国国内风投界的大事记。这样的趋势和人群跟国际上几乎是同步的,2003年郭士纳加盟凯雷,杰克·韦尔奇退休后兼任凯雷、Dublier&Rice高级董事,许多叱咤风云的商界精英纷纷“落户”PE,那已经成为CEO的人生新舞台。
媒体撰文惊呼,“面对空前增长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中国PE正经历一个镀金年代。这不是泡沫,而是全球市场的一次重大变革。”
重返私募领域,郭士纳被问道,“你怀念管理上市公司的日子吗?”他回答,“一点儿也不。”
而唐越在离开e龙以后被追问同样的问题,他的解释颇耐人寻味,“任何一个公司都将超越它的创始人而存在。”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他推不动e龙这个庞然大物,有些许疲劳。他在致e龙全体员工的信中说,“……e龙的整体经营仍然未能赢利,核心的酒店业务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公司经营效率尚待提高,像遨游等……”
然而这又不是他离开的全部,他一再地解释,他到了某一个阶段,他的技能、他的兴趣、他的专长和公司的发展不是百分之百相符。他受制于在某个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清,不能忍受从早到晚泡在会议上梳理关系,“在e龙的后期,从早到晚,我每天的工作除了开会还是开会。”
2005年夏,来自美国纽约的越洋电话打断了唐越部署会议,但是却打开了他跃身风险“红海”的大门。JohnGriffen,老虎基金的前总裁、蓝山资本(BlueRidgeCapital)的创始人和管理者,2001年曾出手1500万美元融资e龙,更早年前的私交借助这次商业合作培育了信任,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唐越的困境,经营已经在纳斯达克登陆的e龙不能给他带来好奇与惊喜,资本时局的精准把握和投资手段的扎实运用才是他擅长的。“为什么不出来我们一起做呢?”
一种趋势已经扑面而来,国外PE觊觎中国“理想新大陆”——每年近8%的GDP增长速度正是资本市场产权交易的沃土,寻找合适的本土掘金人是保证投资成功的重要筹码。JohnGriffen的一番话让“蓄谋已久”的唐越加速度进军风投领域。资本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必须把握住每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才能实现更深层次的扩张。“如果没有John拉我一下,我本来是打算明年(2007年)开始做投资的。”
PE具有双重吸引力:金钱(基金2.5%+分红20%)和自由,很少受制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些还不足以让唐越动心,真正让他向往这个领域的原因是:未知,满足他的好奇心;自由,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
腾挪人生
自称没有“抱负”的唐越最为欣赏巴里·迪勒(BarryDiller),10年来,迪勒通过上百笔、总金额达200亿美元的交易缔造了多样化网络公司IAC(InterActiveCorp)。巴氏人生信条“curiosity+serendipity”,意思是,好奇心驱使他尝试新鲜的事物,并且享受做事的过程;在一个没有预料的时候有一个好的结果自然出现。
而唐越成年以后做出的每一次“主动选择”,几乎都与好奇、自由有关。
举例为证。
例一:留学。1989年,18岁的南京大学一年级学生唐越和他的同学们也被各种传说弄得心神不宁,他们议论最多的就是留学的问题。有小道消息称:大学生毕业后,五年内不能申请去美国留学。不久,这个传说得到证实。
“毕业后五年啊,我不可能等那么长的时间。”唐越轻笑。
“你一定要去留学?”
“可能我读不下去了吧!”唐越大笑。
他所谓的“读不下去”,更准确地诠释应该是“我不享受读书的过程”,他不喜欢在一个目标导向—学校规定的课本知识的获得—的机制下众人头破血流地竞争,这样的竞争抹杀了独立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而西方的教育体制张扬个性、对创造力几近顶礼膜拜。“我可能只用了10%的时间就能应付考试,成绩还很好,但其他90%的时间呢?我不愿意浪费。”
1991年秋天,唐越转学至美国明尼苏达洲CONCORDIA学院。衣食无忧的他第一次体会独立生存的艰辛,为了赚得生活费,他在学校的食堂整整烧了一年的饭。“第一步,将30磅牛肉馅倒入蒸汽锅中,煮到褐色为止,第二步,将油滤掉……”他大段地复述当年做饭的步骤,而这些步骤都是电脑操作单的指示,他惊讶于美国社会流程化的精致,就连一个学校的厨房也不例外。
例二:离开美林。唐越进入的第一个工作机构是美林证券。而在人人称羡的美林证券,唐越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大池塘里的一条小鱼”,每天只是按部就班地做着规定的案头工作。对未知领域充满了好奇的他不甘束缚于结构与框架中工作,不羁的性情再次成为他离开的动力:“一个新东西我两个礼拜就学会,我做得很好。可是我在那个位置还是要继续做下去,不能让我有所发挥。我向往的工作环境是非组织、非结构的。”
就在唐越思忖如何应对时,他在美林认识的两个朋友准备合伙开一家投资银行,橄榄枝向他抛来,他也借此离开了美林,加入到BrookehillEquities。唐越一再强调,这是一个小的投资银行,而他,就是“小池塘里的一条大鱼”。
他身上浓郁的主观色彩与富有创造的更新能力在BrookehillEquitie工作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一个默默无闻的亚洲小伙子在纽约华尔街做对冲基金、公共基金的销售,要与美林、JP摩根、高盛等投资机构抢夺客户,他能做的就是从打电话开始。电话打过去,基本上全部被转入语音信箱,运气不好的时候碰到语音信箱爆满那就连话都留不上。对着电话那头,唐越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对某个基金、某支股票的分析。
三四个月过去了,终于有些客户觉得他的分析还有些过人之处,就把电话打回来,“一个一个的,我就是这样积累起我的客户的”,唐越有些自豪,“你知道吗,这些人当时可能身家只有几千万美元,可是现在身家都千亿美元了。”而就是这些大客户现在已成为唐越最重要的支持者。
例三:创立e龙。1999年,搜狐最早的海归将士之一张黎刚离开张朝阳决意自己创业,他向大学同窗唐越描述互联网的美妙前景,发出融资的请求。唐越以极快的速度回国考察,两三天的时间,他就下了决心,回纽约辞职前他对张黎刚说,“我们要做就做大,小打小闹没有意思”。此时,他对互联网还知之甚少。
100万,是唐越从风险投资商融入的创业资金,提供城市吃喝玩乐指南信息的e龙以并不清晰的经营模式享用着互联网的黄金时代,陶醉在去纳斯达克上市的憧憬中。2000年3月,唐越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与美国最大的互联网通讯公司Mail.com置换股票,把e龙卖了,获得价值6800万美元的Mail.com股票和2000万美元的现金。2001年,互联网泡沫崩溃,Mail.com支撑不住,唐越果断把e龙从Mail.com回购出来,价钱是300万美元。年轻的唐越名声大噪,在当年被媒体誉为“资本市场上玩‘空手道’最成功的一位”。
蓝山之道
发现雅虎、Paypal和Google的迈克尔·莫瑞茨(MichaelMoritz)说过,投资飓风的力量席卷一切,强迫人们仅考虑眼前的因素就做出投资决定。风险就是高估短期机会,缺乏耐心,无法意识到长期机会。我始终觉得耐心是重要的美德。
在耐心上,年轻的蓝山中国资本显示出与其年龄和规模不相符的成熟稳重,因为在私募市场和公众市场投资有良好的对接,蓝山中国不以打造包装企业上市为目的,而是在企业上市之前提供资本、运营经验和人脉网络的支持,上市之后关联的对冲基金还可以继续成为公司的长期稳定的股东,在公众市场为公司提供资本支持,借以实现唐越培育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梦想,中国太渴望像GE、可口可乐、耐克这样的卓越的企业。
互联网、新媒体等高科技肯定是蓝山资本投资的方向,但不会是全部。高科技和新媒体中存在较多的短期流通性泡沫,太多的钱造成资产价值被高估,使得超额回报的几率相对较小。他放言,“每个项目要投1000万美元到3000万美元,不会投太小的创业企业,对于一般成功的公司,我们只是有有限的兴趣”。在唐越看来,创业者要有冒险精神和偏执的追求,不但自身要狂热,还要能带动团队一起狂热。但“狂热”不等于“狂妄”,但时下很多人刚刚有一份商业计划书,就要求融资上百万,想要做超越微软、Google的企业,“这样的心态和口气,就是在美国硅谷也不多见!”
倾情于工作,精致地生活,这也许就是唐越对人生追求的看法。他承认,如今多挣一千万、一个亿对他的个人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他只是喜欢每天都接触新的事物,了解各个国家、各个行业以及各个公司的商业全貌。他说自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世界上优秀的投资家自从选择做投资这一行,都还没有换过职业,巴菲特和索罗斯分别于上个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涉足风投,至今仍是全球资本市场上最为活跃、也最为老辣的角色。”
就在不久前,唐越与“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面谈,76岁的巴老兴致勃勃地告诉他,“Ikeptdancingtoworkeveryday(我每天都跳着舞去上班)”。唐越夸张地比划着跳舞的动作,身体再次向后倾倒,几乎跌进沙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