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水利欠账何时得还?

农村集体经济的缺失,使得乡村集体行动能力减弱,根本无法承担起最后一公里沟塘渠堰的建设。于是,“最后一公里”的建设缺位问题,成了中国水利建设的核心问题。

责任编辑:吴立波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罗琼

2009年华北大旱,2010年西南大旱和南方暴雨……没一年没灾的中国,水利建设30年的缺口,终于使中央下了决心,专门出了一号文件。但这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天量投资,还需要政府协调省际矛盾,主导重建乡村社会。

2010年年末,年初大旱的广西,宾阳县黎塘镇农民开始大修水利。但30年欠账,一朝一夕不易补齐。 (CFP/图)

3万亿缺口?

没有大江大河大水利项目的地方,只能等待。

2011年伊始,在第九个锁定“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水利”二字成为关键词。文件明确要求“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而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出让金数据,这个“10%”,应该是2700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呢?

2010年全年,中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139.15亿,其中有土地出让金的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投资分别是97.86亿和152.75亿元,2700亿元意味着他们的投入要增长到原来的10倍以上。

但就算增长10倍,短期内也满足不了中国的水利建设缺口。

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计算,中国目前农田水利欠账太严重,即使每年投入能达到3000亿,也需要用10年以上,才能把整个农田水利体系建设起来,才能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与用水安全问题。

郑风田曾经数次主持国家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的调研项目,对中国农田水利尤其是小水利失修之严重有深切体会。

2010年西南大旱期间,南方周末记者前往云南旱区采访,在罗平县阿岗镇等地记者发现,虽然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干渠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年久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回复

2011-06-16

中国政府应该尽快改革啊,什么都要中央发通知强调,什么都需要中央组织几大部委成立调查组督查,累不累啊…… 错误的考核和升迁方式,看得见的政绩为王,面子工程多,有什么用,积重难返啊。 领导干部是为谁办事,为谁说话? 都说是为老百姓,可是谁又真的是由大多数老百姓选出来的。 做的好不好谁说了算?应该是老百姓吧,可惜是不是。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所以,只要做给领导看就行了,老百姓能压就压着呗,还能翻了天? 这样不出问题才怪……

回复

2011-06-15

只希望这些钱能有一半落在实处就好了!!!

回复

2011-03-10

相应的下游产业又有钱可赚了吧

回复

2011-02-17

农民根本就没有种地的积极性,基层干部也没有积极性的情况下,国家投在多的钱都不会有效果的,在我们哪儿,比文中描述的要严重的多,在农村根本就没有青壮劳动力,没有人对种地感兴趣,这不仅仅是国家欠水利的问题,可以说是欠整个农村的问题,是政府工作的失职。无论政府发多少个一号文件,也改变不了农村的现状,这些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基本上变味的差不多了,现在的政策就想是在促销商品一样,我们村有一笔补贴,为了得到他,我们必须花钱去买什么东西“可能去弥补其他地方亏空”,乡上说到时候在把这些钱和那些补贴款一起退回来,都过了几个月了,现在还没有消息呢。

回复

2011-02-14

问题的出现说明发展的缺失,建设的不平衡,正式由于问题的出现才利于国家以及政府的成长,政府就像一个企业,只有不断的解决出现的问题,使之更平稳的发展才是真正要面对的~

回复

2011-01-24

国家投资需要和民意相符合,有时候钱花了,确得到指责

回复

2011-01-24

国家投资需要和民意相符合,有时候钱花了,确得到指责

回复

2011-01-22

治国必先治水

回复

2011-01-21

我很怀疑天~朝ZF还能办成什么事?!

wulilian
回复

wulilian

2011-01-21

如果还按30多个诸侯自治,兴旺不了几天咯

回复

2011-01-21

钱已经很多,饿狼也会很多。真正能用于苦难农民的又有多少了?中国不少法律,不缺的是对法律的蔑视。

回复

2011-01-21

文明上网,登录发言

回复

2011-01-21

政府考核犹如大学期末考试,一年也就那么几次,固定时间,考核内容提前透露,每个人就为了考核而考核,而考核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也止步于此,流于形式的固定检查只能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劳民伤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