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论文胜过一百篇垃圾论文——第一位获菲尔兹奖的越南人吴宝珠

十年间,在法国的科研体制下,他能够专心做数学研究,而不需要考虑发表论文的问题。一篇好论文胜过一百篇垃圾论文。这是法国的标准。

责任编辑:朱力远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吴宝珠能够以他特有的慢节奏滴水穿石地做研究,而不需要考虑发表论文的问题。他对写低质量的论文没有兴趣,而只想写几篇好论文。

令人望而生畏的猜想

在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中,侦查命案的物理学家问了痴迷数学的嫌疑人一个问题:“拟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和解答那个问题,何者比较困难?”嫌疑人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说:“的确是耐人寻味的题目。我会好好想想。”

“这名嫌疑人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教授罗伯特·朗兰兹(Robert Langlands)说,“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吴宝珠并没有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种天才的光芒,但他的思考很深入,是水滴石穿的类型。

1967年,朗兰兹给数论专家安德雷·韦依写了封信。在这封著名的信中,朗兰兹说:“如果您能把(我的信)当作纯粹的猜测来读,我会很感激;如果不行——我相信您的手边就有废纸篓。”接着,朗兰兹就写下了一系列宏大的数学猜想。这一系列猜想组成了“朗兰兹纲领”。

2010年,越南数学家吴宝珠因证明了朗兰兹纲领中的基本引理而获得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他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越南人。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教授詹姆斯·阿瑟(James Arthur)评价吴宝珠的工作时说:“它是一个深刻又优美的论证,建立在数学家们三十多年时间里所贡献的洞见之上。”

朗兰兹纲领是一个宏伟得令人望而生畏的猜想,横跨当代数学中的数论、群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等几大领域。一旦得到完整的证明,这些领域中的诸多中心问题将迎刃而解。尽管直到今天,纲领中的绝大部分猜想仍然没有得到证明,但阿瑟称基本引理的证明“将会成为该课题的一块奠基石”。纲领的完整证明也许仍需要几代数学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lijiabin102
回复

lijiabin102

2012-03-20

按学术界的通用方法,你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在哪里做的,就算哪里的成果,就算你是中国国籍,如果你这个成果是完全在一个美国大学研究出来的,这个奖都不算中国的,何况你获奖时国籍已经不是中国了,对学术界来说,你出生在哪个国家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国家也没有为此自豪过

2011-01-14

华人有丘成桐和陶哲轩得过菲尔兹奖。但是南方周末20110106的C22版却说亚洲只有日本人得过该奖。 把一个人捧上天我没话说,但不必把别人踩下去。再说,提起菲尔兹奖和华人数学家,为什么不介绍一下丘成桐先生?

回复

2012-03-12

①在法国的科研体制下,他能够专心做他的数学研究,而不需要考虑发表论文的问题。“我没有兴趣写糟糕的论文,我只写几篇好论文。我的同事告诉我,‘不要浪费时间写糟糕的论文,一篇好论文胜过一百篇垃圾论文’。这不是我的方式,这是法国的标准。” ②允许教授只做研究而不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③“芝加哥有非常好的实验小学和中学”,他的孩子可以到那里去就读。

回复

2012-02-14

丘和陶都是美国国籍,算美国人,吴是越南国国籍,算越南人。

2011-01-14

华人有丘成桐和陶哲轩得过菲尔兹奖。但是南方周末20110106的C22版却说亚洲只有日本人得过该奖。 把一个人捧上天我没话说,但不必把别人踩下去。再说,提起菲尔兹奖和华人数学家,为什么不介绍一下丘成桐先生?

回复

2011-01-19

“他选择芝加哥大学的原因之一,是那里允许教授只做研究而不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這句話想說什麽?

回复

2011-01-14

华人有丘成桐和陶哲轩得过菲尔兹奖。但是南方周末20110106的C22版却说亚洲只有日本人得过该奖。 把一个人捧上天我没话说,但不必把别人踩下去。再说,提起菲尔兹奖和华人数学家,为什么不介绍一下丘成桐先生?

回复

2011-01-08

俺文科出身的不懂什么证明,却真是喜欢照片里那种洁净的眼神,这种清澈如水的眼神,在某朝乌泱泱大跃进的学术圈里还有么?

回复

2011-01-07

有道理。

回复

2011-01-07

本文的艺术性就是在于引导,不知不觉就陷入了此文预先设下的误区。高明。

回复

2011-01-07

奥赛是多么有效的挑选出了人才啊!过10年,北大和清华2000级数学系在美国的几位天才们,也会搞出点响动来的。

回复

2011-01-07

在现今落后的体制下,国人已经进行了很深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果体制改革顺利了,岂不是要创造更大的成绩,研究更多的高科技,把美国甩在后面?这样不好吧,美国人要不高兴了。

回复

2011-01-07

很多城市都有光怪陆离的夜景工程,但在同一个城市的很多地方连一盏昏黄的路灯都没有。

回复

2011-01-06

我们需要这样能让人潜心研究的体制。但是与期望相反,这一片热火朝天的空间里充满着打鸡血般的亢奋和只想在任期内出政绩的灵道而牺牲掉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