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管理13亿人的营养?
工作人员加起来不足50人,这究竟是两个什么样的机构,为何公众对其推出的强化食品普遍不信任?其间又裹挟着哪些利益?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工作人员加起来不足50人,这究竟是两个什么样的机构,为何公众对其推出的强化食品普遍不信任?其间又裹挟着哪些利益?
公众不买强化食品的账,很大原因是强化食品缺乏“严肃而公开的决策程序”。 (CFP/图)
50人“管理”13亿人
很难想象,中国13亿人的营养需求由这两个陌生的机构在管理,更难以想象的是,两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加起来不足50人。
在北京木樨地北里甲11号楼国宏大厦的B座20层,有三间挨着的办公室,办公室不大,却意义特殊,21位工作人员承担着全国人民营养改善的重任,这里是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 (简称 “营养中心”),自2001年12月6日成立至今已近十年。
“最多的时候也就20个人,现在确切说来只有14个,还有7个人不坐班。”营养中心审批办公室负责人张雪靖说。
这些年来,逐渐为公众熟知的强化大米、食用油、面粉、婴幼儿食品等均出自这里。为了推广这些强化食品,该中心主任于小东“每年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天上飞来飞去”。
如果不是近期媒体大肆报道的“铁强化酱油”(以下简称“铁酱油”),另外一个机构——食物强化办公室 (简称 “强化办”)不会为公众所熟悉。
强化办下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负责组织和推动食物强化的研究、应用、产业化和宣传教育,其最主要的项目是推广铁酱油。据了解,强化办的工作人员也在20人左右。
公众营养中心主任于小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营养中心成立之初就做了系统的规划,依据为国家每十年制定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