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万地质移民,十年搬迁,耗资千亿,只为安全居所——1.5个“三峡”,如何搬得动?

如果计划顺遂,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与以往任何一次工程移民不同,这一次却是主动向大自然妥协。

责任编辑: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如果计划顺遂,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与以往任何一次工程移民不同,这一次却是主动向大自然妥协。对于多灾多难的陕南地区而言,“它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

2010年8月,7·18安康泥石流灾害公祭现场,正是这场灾难促发了陕西省搬迁的念头。 (CFP/图)

百万千亿,破釜沉舟

“要先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出来。”

8天后的2011新年,陕西省陕南地区三市28县240万人的大移民搬迁工程将正式拉开序幕。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数字,远超三峡移民的150万规模。

早先的12月7日,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才获得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也首度为外界所关切。

陕西省政府政务公开办公室官员并不讳言,“所谓原则通过意味着细节上仍需修改,但最终的规划稿会很快出台。”

本报获得的11月份新近完成的规划初稿显示,这项搬迁计划堪称宏伟:从2011-2020年的10年间,陕南的汉中、安康和商洛3市共28县计划搬迁240万人,超过三个市总人口的1/4,搬迁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投资总规模超过1100亿。

规划首要的搬迁对象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要先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出来”。

如果计划顺遂,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与以往任何一次人为工程移民不同,这一次却是主动向大自然妥协。

不久前,陕南地区刚遭遇一场“7·18”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在方案原则获批的那次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上,代省长赵正永就感慨,“一个村子二十多人瞬间就被埋了,很痛心。”

赵正永提到的村子即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村,2010年7月18日晚,该村遭遇泥石流灾难,12人死亡,17人失踪,两百多年安然无虞、延续九代的山村林家大院被深埋进了四十余米的泥石流下。

为了杜绝悲剧重演,搬迁规划承诺:新建筑的选址必须首先保证安全的地质与水文条件,有较丰富的可开发土地和耕园地,还要便于居民出行,解决水电等基础设施。

而为了鼓励240万村民心甘情愿地搬离故土,规划还附加了一份更美好的远景,“通过搬迁,新的住址确保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全面解决群众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上学问题;争取每个搬迁户有1个以上的劳动力接受劳务输出培训或技术培训;每个移民安置地区将通广播电视、通电话…&helli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F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