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剿”评比:不要官官相扰

中央近日出台相关文件,取消了地级市及以下党政机构的评比项目审批权。而一个个“评比”背后,往往裹挟了上级党政机构和下级地方官员以“政绩”为核心的诸多现实需求,不斩断这些利益链条,“清剿”过后,难免死灰复燃。

责任编辑:马昌博 曹筠武 实习生 周冠诚

中央近日出台相关文件,取消了地级市及以下党政机构的评比项目审批权。而一个个“评比”背后,往往裹挟了上级党政机构和下级地方官员以“政绩”为核心的诸多现实需求,不斩断这些利益链条,“清剿”过后,难免死灰复燃。

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在清理各种过滥的评比表彰,但反弹往往难以抑止。 (黑龙江纠风网/图)

多年来泛滥成灾但一直屡禁不止的官方评比活动,现在正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清剿”。至于胜败如何,则仍待检验。

南方周末记者获知,中央近日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下发一份规范评比的红头文件。这份文件最引人瞩目的规定是,所有评比项目实行中央和省两级审批制度——这意味着,地级市及以下党委政府不仅无权审批新的评比项目,一些旧有项目的举办权也随之丧失。

文件同时要求各地从严掌握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实行总量控制。而被保留的可行项目,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参评单位和个人收取费用。

对于那些长期被上级评比折腾得焦头烂额的下级官员来说,这是年底的一个好消息。此前,中央已经对评比活动进行了历时十多年的清理,可几乎每次风声一过就会反弹,往往不过是改换名目,由此恶性循环。而此次“清剿”,各方普遍认为,彻底切断市县审批权的做法有望避免此前覆辙。

不过,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数地方官员却喜忧参半。喜的是,因为文件上升到党规层面,执行力比以往更强;忧的是,围剿效果尚需观察。

事实上,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后发现,一个个“评比”,往往裹挟了上级党政机构和下级地方官员以“政绩”为核心的诸多现实需求,“清剿”的核心,则应是斩断这些利益链条,否则难免死灰复燃。

“清剿”首次上升到党规层面

如果不是南方周末记者的提醒,江苏省教育系统一位县处级官员王军(化名)已经忘记曾看过这份文件。每到年关岁末,类似的纪律文件将如雪片般飞来,除了中办、国办、中纪委、教育部发的不说,还有发自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内容大多千篇一律。“不外乎强调各部门不得擅自开展评比活动,即便开展也要一切从简。”王军说,一到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回复

2010-12-14

有法不依,再好的东西,三令五申也无用! 请看《天下奇闻》与《真人真事》 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公安分局局长马学峰、民警张玉臣等人,为了替他人索要租金,非法拘禁中国公民达60多小时,事情败露后,又于2005年11月22日,将其诱骗到大学城公安分局,威逼其在补办的“刑拘”和“拘传”手续上签字。廊坊市政法部门至今不将制造冤假错案者绳之以法,而是调任执法犯法者到新的执法机关就职。不知为何,人民百思不得其解! 登陆lt03867759@163.com网易邮箱密码是:13507254571,里面只需点击链接:《事件真相》的所有材料就能看到!

回复

2010-12-13

合理激励;奖惩同举,指标设计,并纳“政绩”;开支明细。

回复

2010-12-13

关键要清剿奖励权——以党委、政府的名义,通过考核的方式,将财政收入奖给各级党政干部,是公权力对纳税人的掠夺。

回复

2010-12-13

一篇最失败、最不了解实情的报道。评比之实质,为“官官相护”,当一个县委书记,上级一年的奖励加起来有几十万元,“清剿”评比等于断了官僚的财源,谁乐意?

回复

2010-12-12

自己的那话儿,为什么大不了?只有自己知道。

回复

2010-12-11

好比上海交大最近在搞什么“后世博”,评选展示什么优秀世博志愿者。 不过我觉得这篇评论还是就现象论现象,相比之下我更欣赏日本人对待问题时一定要搞清现象的本质的精神,就好比《冰眼看日本》中对那起JR事故的探究,如果南方周末能做到这点的话我觉得会更好。

回复

2010-12-10

“清剿”评比,还需还权于民 中央今日出台相关文件,取消地级市及一下党政机构的评比项目审批权,欲采用这种“清剿”的办法整治不正常的党政机关评比活动。在种类繁多、巧立名目的的各种评比的背后隐藏的是上下级党政机构各自的利益诉求,这种“清剿”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评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而只是控制或者减少评比的数量,在评比质量上却难有实质性改进。在整治的短期时效期过后,党政机构的评比往往又会暴露出它本来的面目。这种评比活动造就的大多数是一种形式:下级机关忙于做材料,充数量,揣测接待规格,安排陪同招待,以及陷入许多空洞的表扬与自我表扬之中;而上级机关利用评比之际忙于“宴”收、报销,以及筹备政绩。在这其中,与评比内容息息相关的群众的评判参与度却几乎为零。要想斩断这种变形的利益链条,“清剿”的同时还应将评判的权力交到群众手中,取消以代表团或者评估团为单一评判者的垄断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种垄断权的存在滋生了评比过程中许多不正常的现象。相对于上级评估团而言,群众更能看到问题的实质,不会轻易接受汇报材料,更不会存在“宴”收等问题。在党政机构的评比活动中少了群众的参与是经不起考验的,势必会走回年年“清剿”,年年反弹的局面。

回复

2010-12-1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不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横批:一边玩去。啥也不说了。

szsr008
回复

szsr008

2010-12-10

想想在大学里各院系和学校的评比,都是庆功宴和表扬大会! 官僚主义的作风一套糊涂!学生会简直就是眼下政府的雏形!

回复

2010-12-10

懒得骂了,总之就一个问题,一党自己管自己,不形成竞争,一切都是空谈。那些什么国情不适合搞多党的言论,想想就一笑置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