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许多国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广场艺术20年

“广场大型活动靠的就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这其中包括领导、艺术家、表演者、组织者,甚至现场的环卫工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广州亚运会还有成千上万的市民百姓的参与与支持,这就是‘中国的广场艺术’。”陈维亚说。

责任编辑:平客 实习生 赵大伟

以电影《追捕》闻名中国的中野良子在广州亚运会闭幕式上演唱了日本民歌《樱花》,因中日关系正值敏感期,这个节目险些被拿掉,但最终,观众还是看到了日本浮世绘风格的盛景。 (CFP/图)

1975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以团体操表演为主体,其中一个环节被命名为“一代新人在成长”。 (CFP/图)

陈维亚认为,自己不过是个“掌舵人”,有时会遇到外力,而他更愿意把这看成助力。 (CFP/图)

团体操在东欧、前苏联、朝鲜等国家和地区也曾一度风行,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开幕式曾以团体操形式呈现。直到前苏联解体后的1998年,世界青年运动会在莫斯科举办,依然在开幕式中保留了团体操元素。 (南方周末资料图)

英联邦运动会有一届开幕式设置了一个环节,叫“热爱和平”,找来了300名演员在场地内放飞和平鸽。导演万万没想到,临到开幕式当天,恰逢罢工日,演员没一个来的。导演只好自己一个人孤零零走进场地,手捧一只和平鸽,把它给放了。

出人意料的是,现场观众反应强烈,给这位“一个人在战斗”的导演以热情的掌声与欢呼。

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对这个“放鸽子”的故事印象深刻,他说,这种事在中国绝对不会发生。“我们的国家体制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成功,而别人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导演曾经告诉陈维亚,“我很羡慕你们,一指挥大家都动,这在西方是很难的。”

陈维亚从事大型广场表演艺术已近20年。1993年,他第一次参与了和运动会有关的开幕式导演工作,从全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北京奥运会到广州亚运会,他见证了中国广场表演艺术近20年的变化。

不必像奥运那样“潜入”场地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一个施工队伍迅速“潜入”鸟巢,开始连夜作战,他们要在三天内拆掉开幕式所用的设施,还要安置好闭幕式需要的所有装备。作业团队必须在鸟巢开始赛事前完成复杂的装卸。

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场地设在市中心的小岛海心沙上,而这里不会进行任何赛事。

两年前接下这个任务时,陈维亚是按照室内场馆设计开、闭幕式的。听说搬到岛上的消息,他一下子有点懵。但很快,他意识到这样也好——开、闭幕式和赛事没机会“打架”了,可以从容地进行设备安装及彩排。而奥运会过去仅仅两年,人们不免习惯性地以“奥运标准”期待亚运,场地大不同,也就没了可比性,

亚运会开、闭幕式舞美总设计苗培如是陈维亚的老搭档,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直到闭幕式临近开始的最后时刻,还在根据各方意见进行调整、修改。11月23日,亚运会闭幕式第一次带观众彩排,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到现场,看了整场演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