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改革停滞时间越长,爆发力量越大

政府控制越来越多,国有企业越做越大。未来中国社会福利支出口子很大,用不了多少年,亏空就会很大,谁来弥补这个亏空?只好变卖国有企业。

责任编辑:吴立波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罗琼

改革开放都30年了,现在却对市场经济本身产生了怀疑,政府控制越来越多,国有企业越做越大。如果中国企业家潜能无法发挥,中国可能就会停滞不前。

未来中国社会福利支出口子很大,用不了多少年,亏空就会很大,谁来弥补这个亏空?只好变卖国有企业。

张维迎 (Phototex/图)

2010年9月,距金融危机时隔两年,借着一本新书——《市场的逻辑》,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重新引起中国经济学界的关注。

“这是当代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件重要事情。”与张同属一个意识形态阵营的复旦大学教授韦森如此评价。

另一方面,在网络上,只要张维迎、茅于轼等一出场就开始“骂街”的网民,仍然有增无减,即便是那些曾经将张奉若上宾的一些政府高官,近年也开始有意与张维迎保持距离。

张的公众形象,是中国改革取向变化的一个侧面。

1992年后,张比较彻底的市场经济主张,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显学,但2003年之后,随着科学发展观等新政策思路的提出,经过2004年“国企改革大争论”中网络民意的明显变化,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张维迎几乎在一夜之间,由一个万众倾听的改革派公共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寂寞的学院学者。

但这未能改变张维迎的学术立场和主张。在被称为1929年以来最大危机的2008年危机后,面对世界各国政府的市场干预和救市政策,也包括中国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张维迎顽强地坚持批判立场。

即便包括格林斯潘等大佬,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F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