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作品有什么好讲的”:曹禺的戏剧与时代》的致歉和说明
2010年10月21日,本报22版刊出《“当代作品有什么好讲的”:曹禺的戏剧与时代》后,受访者晏学先生对该文的编辑处理方式提出了异议与批评。特做如下说明:
报道初稿以“综述+提问+回答”形式呈现,后因版面原因,编辑去掉了其中的“提问”部分,精简了“回答”部分;见报时“综述+口述”只按本报惯例以字体进行区分;同时删掉了原稿中一句说明文字——“为方便读者阅读,记者对作品之外但又跟作品相关的曹禺先生的现实人生做一点资料性的补白”,给受访者和读者造成了某种理解上的困扰,特此致歉。
第经晏学先生提醒,我们将在以后的“综述+口述”报道形式文末,以“楷体部分为受访者口述,其他部分为记者所写”的文字标注,以免误会。感谢晏学先生接受本报的采访并提出批评指正意见!
南方周末文化部
2010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