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冰盖取冰芯 探寻“气候史书”

支133米长的南极冰芯,日前由“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安全运抵位于浦东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一支133米长的南极冰芯,日前由“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安全运抵位于浦东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此前,在刚刚顺利返回母港的第26次南极考察中,我国已在位于南极冰盖之巅的昆仑站,建成深冰芯钻探场的主体结构——长40米、宽5米、深3米的大“冰窟”。这意味着,我国在南极冰穹A的深冰芯钻探工程已揭开序幕,计划用5-10年时间,循序渐进地深入南极冰盖,探寻地球气候变迁的记录,直至穿透冰盖,找到年代最久远的那部“气候史书”——可还原100万~150万年前气候记录的深冰芯。
   
钻冰芯由浅入深
   
海拔4093米的冰穹A,不仅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而且是南极冰盖的发源地,被普遍看好为最深冰芯的所在地,也就是说,冰穹A最底部很可能存在着目前南极最古老的冰层,在此处钻探到的冰芯,有望破译地球数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奥秘。
   
据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内陆冰盖队队长、昆仑站站长李院生介绍,我国在冰穹A地区的深冰芯钻探计划,首先要完成场地建设和设备安装等大量准备工作。此次由昆仑站附近带回的133米长冰芯,虽然尚只是一段“浅冰芯”,仅可追溯过去五六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但是已为下一步的深冰芯钻探打下了基础。
   
采陨石世界第三
   
除了钻冰芯之外,本次南极内陆考察的另一项重要收获是采陨石。据第26次南极考察队格罗夫山考察队队长黄费新告诉记者,考察队此次在格罗夫山地区采集到1618块陨石,总重量达17公斤。至此,我国拥有的南极陨石数量累计达11452块,排名世界第三。这些陨石将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保管,在模拟南极温湿度条件的环境中存放,并接受国内各科研院所提出的研究申请。这些来自外太空的神秘客人,是科学家研究天体演化的理想素材。
   
名词解释
   
南极冰芯  被喻为忠实、清晰地记录地球气候演变史的“无字天书”。冰芯记录气候的原理有些类似于树的年轮:所有在大气中循环的物质都有可能随大气环流而抵达冰川上空,沉降在冰雪表面,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沉积,最终形成冰芯记录——从中可得到相应历史年代的气温、降水、二氧化碳等大气化学成分含量等大量气候史料。因此,深冰芯是世界各国竞相追逐的科学考察目标。
   
截至目前,俄罗斯、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0余个国家,已在南极冰盖钻下180多个不同深度的孔,获得一系列冰芯样品。其中,最深的孔已钻至3642米,从中提取的深冰芯已追溯至近100万年前的气候。

 

网络编辑:陶斯达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