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站起来了,干嘛必须坐着看演出——迷笛音乐节怎么和政府打交道

2004年是迷笛音乐节的一个转折点,地下演出形态的摇滚音乐会被局部接纳了。

责任编辑:平客 实习生 赵大伟

10年前,身为北京迷笛音乐学校校长的张帆组织了第一届迷笛音乐节,头一次把西方的户外摇滚音乐节的概念引入中国。今年的北京迷笛音乐节在五一长假期间举行。国庆期间,张帆将再次移师镇江,主办长江迷笛音乐节。11届迷笛音乐节的历史,也可以看做政府对摇滚乐、音乐节一步步理解的历史。

中国摇滚音乐节在2010年进入第11年,乐迷已经越来越习惯在户外肆意狂欢,把音乐节当成了自己的节日。地方政府的官员、安保人员也开始逐渐习惯年轻人这种疯狂但又不乏秩序的行为。 (贺祺/图)

张帆,摇滚圈中人称“校长”,迷笛音乐学校及迷笛音乐节创始人。 (CFP/图)

2010中国摇滚音乐节一览表

(赵大伟/整理 李伯根/制表/图)

在校园折腾

我一直觉得,摇滚音乐节是精神生活工厂,也可以说是精神加物质双丰收的一个东西,而不完全是纯物质的东西。

它不是生产可口可乐,不是面对一个生产机器,面对配方和多少吨水的问题,是要把你的情感和对艺术价值的判断与其他人分享的过程,这是关键,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关系。

比起追逐利益最大化,我们1960年代的人,更看重奖状,看重荣誉。

第一届迷笛音乐节(2000年)其实就是这样,我们叫图个乐呵,就是为了聚众狂欢,互相温暖。

当时都是迷笛的学生乐队,农民工、盲流、愤青、无政府主义者、诗人,所有社会边缘的、非主流的人,大家聚到一起,我出了七八万块钱,把学校的小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