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我们丢了,老郭没丢

责任编辑:伍小峰

作为一名80后记者,采访郭明义,是有挑战的。

他太“好”了,好得让人难以相信。我极力想从他身上寻找到一个理由——一个可以让我相信,让他可以坚持的理由。

一开始,我很受挫——因为找不到。一同前去采访的同龄人皆如此。

但事实就摆在眼前。我们去了郭明义工作的矿山,一位在齐矿干了24年的班长对我说:如果不是发生在我身边,我也不信;老郭不是作秀,他也没有理由作秀,你说,几十年如一日,谁去作这样的秀?

我们走访了老郭资助的学生。有没见过郭明义的十几岁孩子说,真想喊郭明义一声爸,他不知道的是,年过半百的郭明义,其实更应该被称为“爷爷”。

实际上,这种错乱时常发生。

2007年,鞍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曾经组织过一次见面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