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新说﹙十一):人多地少的错觉与城市化道路之争

责任编辑:余力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人多地少”是畸形体制下的错觉,真正稀缺的是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人工资源,其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投入失衡。城市和乡村的概念是相对的,“让农民进城”不如把更多的农村变为城市

有种说法由来已久,甚至已成为政府决策部门的首要依据,那就是“人多地少”的国情和18亿亩耕地红线,这也成为房价刚性上涨的最佳理由。其实像俄、加、澳这样地广人稀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也存在中心城市、中心地段的高房价问题,可见笼统的人口红利和土地稀缺并不能和房价上涨划等号。

我国人均耕地少于1.5亩固然是事实,但耕地不等于土地,土地更不等于空间,高附加值产业不必非要占用耕地,更何况可耕地和荒地的概念本来就不是绝对的。天津滨海新区过去是盐碱滩,不能耕作如今产值反而更高。

我国国土总面积中,除去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高寒荒漠地带,以及不能开发的自然、文化保护区,人均可居住面积要远高于日本和欧洲。我国总人口密度132人/平方公里,即使沿海13省市也仅407人/平方公里,远低于欧洲。全国还有超过16亿亩荒地,几乎等于现有耕地面积,加上滩涂等可改造荒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


回复

2010-11-02

如果有乘坐火车的经验的人都会发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并不高,仅仅是一个小区域经济高度发达,而其他的地方却是一片荒芜。应该将资源和中心多放在小城镇和乡村,这样,城市的功能被分散,由城市过度集中所导致的问题也会大大缓解。

回复

2010-10-15

其实城市化不是要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就是要让中国的城市说量增多,德国就是小城市却很众多,小城市便于管理,而且经济发达,这样挺好

回复

2010-09-17

城市化建设并不是讲城市扩大,而是将农村建设成城市。然而XXXX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