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掘客让网站编辑滚开

  你想找到艳照门、“周老虎”、纽约州长召妓的最新消息?门户网站上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门户网站顶在最前的信息永远由网站编辑挑选,而他们又有相关压力。
  但事实上,网站编辑是多余的,每个网民都有权提交新闻,并决定这些文章是否值得出现在首页。在“掘客网”上就可这么干,那些热衷提交新闻和评价的网民被称为“掘客”,看到不错的文章就“掘”一下,让更多人来分享。
  与博客、维基一样,掘客也是Web2.0产物,美国人凯文·罗斯在2004年创办第一个掘客网站digg.com,而“掘”(dig)就是源于这个网站名。
  掘客网其实就是一个文章投票评论站,它结合了书签、博客、RSS和无等级评论等元素,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没有网站编辑,所有信息的编辑及排列均由网民决定。网民可随意提交文章,然后其他网民阅读评判该文章的价值,决定是否“掘”一下,收藏人数越多,说明该文章越有价值,它就可能出现在首页甚至成为头条。
  掘客的核心价值即让所有网民挖掘他们热衷的新闻,这个意义上它比维基还草根(维基有一个机构决定是否删除或修改某些不恰当的词条)。对一个新闻掘客网来说,新闻筛选的权力完全下放到网民,掘客信任普通人的判断和价值观。在掘客看来,充当老大的门户网站编辑最好滚一边去,“网站编辑无权替我们思考”。网上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经网民雪亮眼睛的筛选,“掘”一下,垃圾文章在掘客网上死死下沉,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才会被收藏并顶在前面。
  目前,每天超过百万人次浏览的digg.com在美国已是非常重要的新闻网站,其中不乏孜孜不倦的“掘客”。相比之下,中国网民的热情更多扑在全民写博上,中国掘客还比较沉默,与digg.com数千人“掘”一条热门新闻的气势相比,国内几个掘客网的文章大多仅有两位数人气。另外,中国掘客网的这些信息大多来自门户网站社会新闻板块。掘客数量少,信息不具代表性,因而国内掘客网发展缓慢。而digg.com最热门的新闻则基本反映了美国人普遍关心的大众话题,比如奥巴马—希拉里的选举和曝了性丑闻的纽约州长。
  那么,掘客就是网络民主的样板?网络寄生虫在网上到处爬行,他们的工作、爱好就是投票,那些飚升的数字多少由他们贡献,更何况数字本身都可以由网站运营人员通过算法来伪造。另一方面,真正活跃的掘客永远是少数,根据数字显示,最活跃的前100名掘客在digg.com上包揽了将近半数最受欢迎的信息。于是,人们最不愿见到的事情发生了——尽管摆脱了网站编辑的剪刀手,但大家对信息的关注依然受控于100名过于热心的网民。
  事实上,掘客网运营者已关注到这个问题,他们正设法通过技术改进削弱这些“超级掘客”的影响力。运营者相信,广泛的网络群众是掘客网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信息被极少数活跃分子垄断,掘客网也就可以关门大吉了。
可见,无论掘客网还是维基,总有一个小群体不自觉地在这些标榜“民主”的网站上树立权威、形成寡头,但这些网络寡头的权力并非来自神授或元老院,而是来源于网络参与、分享与合作。这不啻是个悖论。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