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复兴:从“授人以渔”到“有教无类”“教育”这个好东西,我们曾经有过……

中国曾有过素质教育雏形。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书育人”之教育目的等。然而,秦以后两千多年,特别是科举制度的选拔功能,逐渐颠覆了教书育人的教育本质。

责任编辑:戴志勇

■编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本期编发的两篇文章,力图从中国传统教育与美国教育经验中,寻找破除一考定终身及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之道。供参考。

(向春/图)

 黄全愈

该请“E先生”了

有人认为“五四”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我总认为,“兴”是有的,“复”无从谈起。五四引进“D先生”(Democracy,民主)和“S先生”(Science,科学),动摇了封建专制的文化根基,但运动的最大缺陷是没有请来“E先生”(Education,教育)。

民主是人民做主,人的素质,将决定民主的质量甚至性质。俞可平先生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有一个前提:做主的人民需要启蒙与教育。否则,民主也可以变成一个坏东西。同样,教育不仅决定科学水平,还将影响科学普及程度。

“E先生”,指的是素质教育,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培育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现代文明和良好人格的受教育者。

中国曾有过素质教育雏形。先秦“诸子百家”时代,出现了一些中国教育史上有标志性的思想和实践。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书育人”之教育目的等。然而,秦以后两千多年,特别是科举制度的选拔功能,逐渐颠覆了教书育人的教育本质。

“复兴”要“复”其原有,对今天又极具价值的文化基因;“兴”是通过这些文化元素去诱发“核裂变”,去发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复元教育的本质。

教育复兴以发掘教育遗产中的素质教育雏形为引子,以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成果为根本,生发崭新的教育观念,建立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教育机制。

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

1998年,斯坦福大学的教务长Marincovich博士说:亚洲大学(特别提到中国)需要20年才能赶上世界知名大学。2010年,斯坦福大学校长Hennessy博士在南京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要20年。慢则50年。”

十多年过去了,还说要“20年”,甚至半个世纪!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算:从小学到大学,共16年,再加研究生教育,大致20年。从四位一体的教育来看,从一出生到完成义务教育(发达国家指完成高中教育),也大约是20年。这正是培养一代人所需的时间。

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困难在哪?世界一流大学至少要具备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学生。前三个“一流”,可通过举国财力倾斜,在世界范围招揽人才,于七八年内办到。但基础教育“搬”不来,必须自己一块块地夯实。

一谈基础教育,人们马上想到中小学。我不以为然。基础教育应指从孩子出生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用于“自我教育”所铺垫的基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0)


回复

2013-05-31

请记者可以来黄山学院调查一下,学校以工作室的方式进行教学,本意是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可结果,这种竞争被加上了人情的因素,一两句说不清,恳请各方能够关注,还高等教育一个公平

回复

2013-01-05

探索教育是培养驾驭知识能力的教育: 教育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为探索而善于学习、善于利用知识、善于驾驭知识的能力。只有善于驾驭才能更好地获取更多的知识。要培养他们做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而不要成为学习的奴隶、知识的奴隶。 所谓学习的主人就是指:学生应该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探索趋向,根据自己探索趋向的需要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这种学习的内容是自主的、自由的、个性的、广泛的。而学习的奴隶恰恰相反:他们不知道或不重视自己学习的真正目的、自己的兴趣喜好和求索趋向,更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学什么。他们的学习是因他人的要求或考试的需要、升学的需要而学。现实中表现为学校、老师、家长要求他学什么他就学什么,要求他学多少他就学多少,学习的内容常常是统一的、一致的,也是单调和狭窄的——千百万人都读着相同的书。这是一种被动的、他人安排的学习。 所谓知识的主人就是指:为了兴趣、探索、发现、创新和创造的需要而善于利用、驾驭各种人类已知的科技、文化、思想的成果。一切人类已知成果都只是用于探索、发现、创新和创造的工具和材料,是前进、攀登道路上踩在脚下的垫脚石。而学习只是了解、获取这些工具和材料的方法和手段。 而知识的奴隶常常是这样的:别人要他学什么知识他就学什么知识,什么知识时髦就学什么,什么知识先进就学什么。他们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些知识,不知道这些知识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自己是否用得到。他们只知道学习,为学习而学习。而人类的先进成果是不断发展的、是无穷尽的,所以他们常表现为不停地学习、学习,还要“活到老学到老”,而自己少有或没有探索、发现、创新和创造的思想、意识、意志、勇气、毅力及必要的冒险精神等。这种读书和学习不但浪费自己的生命,还浪费了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就如一头光吃草不长肉也不出奶的牛。

回复

2013-01-05

学习是文明的传承,创新和创造才是开创文明、开创未来。学习和创新、创造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和进步活动的全部组成。 学习能力不等于探索能力,更不等于创新和创造能力

回复

2013-01-05

“教书育人”也是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者教于书,学者学于书,所以古来我们的教育确实培养了许多囿于书本、善于舞文弄墨的读书人、文人,而少有培养符合人类生存生活需要的合格的劳动者、实践者,更没有培养符合人类文明进步需要的开拓开创的人才。我并不了解只会培养读书人的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今天,我们所处的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是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发现、创新、创造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开启他们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心智,培养他们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在启发、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师者”可以根据学生探索的具体需要来“传道、授业、解惑”,读书和学习也以探索的需要为目的。这样的教育既是传承文明,也是探索未来、开创未来的教育——才是有希望的教育。

回复

2013-01-05

对于知识我们获取的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向他人学习获取,这是文明的传承;另一种是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探索而获取,这是开创知识。以探索来开启知识就是要学生不仅仅向他人学习获取知识,尤其要培养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只有具备开创知识的人,才具备开创未来的能量。只有拥有大量开创知识人才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 如果我们只停留于学习,而不去探索、发现、创新和创造,那么一万年以后我们还是落后的。 宋代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师道是不全面的,乃至是错误的。首先,因为老师的所知也是十分有限的。“师者”本身就有许多无传之道、无授之业、不解之惑。孔子就有“两小儿辩日”之惑;爱因斯坦更有“圆外”的不知。所以只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基础上的师道和教育是不够的不全面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一种停留于传承文明的教育。其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观点是建立在“师者”是权威的基础上的。这种观点先入为主地自认为“师者”之道、之业、之解惑是正确的、是权威,而客观上在学术面前没有谁是权威,是人人平等的。尊师重道是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但师道权威是错误的,要不得的。“师道尊严”首先是 “师”者对自然发展规律之“道”的自尊与自严,才有“师道”,以及对“师道”的他尊与他严。

回复

2012-09-29

不同意的你前面的看法。

2010-09-10

中国中小学教师的裸照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多么高尚的一项职业,就是人们不喜欢干。 老师是烛,燃烧自己身体照亮别人去坐豪华的轿车,睡别墅包二奶,自己却连房子都买不起,还被那些经过素质教育的学生骂为:穷教书的。所以老师办辅导班做家教也是可以理解和同情的。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今天却变成了“一日为师,终生受骂”。 社会宣传:老师禁锢学生的思维,老师剥夺学生的权力。 看上去一切都是老师的错, 站在教育一线艰辛工作的老师成了学生和家长、社会的“出气桶”。如果哪位老师在学校是上“妇”科的,那就“性福”了,因为上“妇科”的老师不但要面对学生的鄙视,而且还要受学校领导那根“照顾主科”老师的神经左右, ........ 当然,只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我相信聪明的中国人没有过不去的独木桥。 老师是一个头上戴着“高帽”的乞讨者。有的人看到他们的帽子,有的人看到他们衣服,可惜没有人看到他们内心的寒酸和艰辛、无奈,他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把学生都教成考试的机器,知识的储存器,答案的复印机。 心海时空的博客

回复

2012-04-28

教育体制不改革,教师也很无奈!

回复

2011-05-13

好像都是教师是错,其实,教师是最最希望学生能真正过得开心幸福的。 上面的鸭梨,老师不得不吃。 总是说中国教育无门,教育是应试教育,要是社会不用成绩衡量人,应试教育才是错。

回复

2011-05-07

不知何时我国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做到应人施教,做为父母我们非常期盼这一天。

回复

2011-01-29

中国教育的弊端谁都看得见,但人口庞大的中国用这种方式选拔人才也是无可奈何,改革需要时间,但谁能等得起?不要过分鄙视中国教育,也不要过分崇拜国外的教育,只会抱怨世界的人是感受不到阳光的美好的。

回复

2011-01-06

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是自由的、主动的,学生才是自己灵魂的工程师,自己的思想之花只能由自己去播种、去耕耘、去浇护!但这期间,需要指导者、帮助者、协调者、启发者—教师!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每个个体都有自我完善的巨大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的本能追求,学生始终是个积极主动的自我完善者,教师只是一个协助者、指导者! 教育需要授人以渔!

回复

2010-09-24

脱离现实谈教育,毕竟流于肤浅,黄先生自是可敬,但你再追问他往下如何,他也未必知,在中国凡事是要真做还是假做的问题,大家都不讲诚信,都不实事求是,那只好都做壁上观

回复

2010-09-23

从小到大都听说教育改革,现在我大学了,发现教育越来越不行了。学校早就不是什么圣地,不过是挡国教化国民的机器而已。

回复

2010-09-21

“五四引进“D先生”(Democracy,民主)和“S先生”(Science,科学),动摇了封建专制的文化根基,但运动的最大缺陷是没有请来“E先生”(Education,教育)。” 不伦不类。。。

回复

2010-09-21

说的人很多,但关键是没人行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中国的教育是靠不住的,要想传授真正的知识,一个好的父母才是关键

回复

2010-09-21

“基础教育应指从孩子出生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用于“自我教育”所铺垫的基础”。这句话说得很好,学校怎么个素质法,我们暂且不说,纵眼当今社会,左一个领导,右一个服从,哪来学生的自主、自立?

回复

2010-09-19

补课、考试,这评比那评比。天天喊素质教育,却杂杂实实搞应试教育!补课愈演愈烈,收费越来越高!作为教师,我感到悲哀!

回复

2010-09-17

都是恶性循环…改变并产生变化是历时的,我们这代大学生恐怕看不到结果了,但是不知道有几个能不仅会抱怨也能在改变的进程中产生点作用,你?你?你?

回复

2010-09-17

教改很简单,看看台湾/香港是如何做的就可以了。大家都是黄人,港台能做到的,你也总能做到吧。

回复

2010-09-16

先生由此见识固可喜;可惜又陷入中美对比的论调,又在强调老师的问题。中国教育的问题,根本上从来不是教师的问题,而是领导者的问题;谁在不停的主张考试,是学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谁在给孩子们推销甚至强行订阅个重视与考试的资料,学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谁让老师、孩子们从何初中开始就没有星期六星期天没有完整的寒暑假?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