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工厂” 读博=赌博?

中国博士生规模迅速膨胀3倍,而质量却遭到了越来越多诟病

责任编辑:沈颖

1999年以来,中国博士生规模迅速膨胀3倍,仅2008一年就颁发了43759个博士学位,数量与美国相当,而质量却遭到了越来越多诟病。

一位博导招了足足50个博士,有学生从没和导师见过面,“教授们开了公司疯狂赚钱,车一个比一个好,房子一个比一个多”。更有人用“包身工”来形容这种剥削感强烈的雇佣关系。

博士叶明觉得自己收获的仅是“不名一文的学位,消逝的青春年华和被扭曲的心态”。

中国的博士教育似乎已成一架庞大的“文凭贩卖机”。 (CFP/图)

博士毕业前夕,叶明突然接到教务老师打来的电话,“有一门必修课程还没修完,需要补齐此学分才能申请学位。”他觉得既吃惊又滑稽,他缺的这门课叫做“科研训练”。

顾名思义,这门课应是博士生的入门训练,但却被所有人遗忘了。

这像是叶明整个博士生涯的讽刺。

叶明是一所名牌大学的理科博士生,导师是一位长江学者。几年前,他因仰慕教授盛名而投其门下,但很快便后悔了——“基本得不到学术指导,只能靠自己摸黑折腾。”

据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北京大学课题组负责人陈洪捷教授提供的数据,1999年以来,中国博士生规模迅速膨胀3倍,仅2008一年就颁发了43759个博士学位。

数量与美国相当,而博士生质量却遭到了越来越多诟病。

今年8月底,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推出《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样本为1392名博士、博导和相关人士,公布了一系列令公众愕然的数字:有的博导竟同时指导47名学生,有3%的博士生从未与导师交流过……

9月初,华中科技大学校方宣布:拟清退307名超出学习年限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对4年仍未毕业的硕士和8年仍未毕业的博士做退学处理。

此举被报道后,有媒体评论说:在国内诸多大学对硕士生、博士生基本“零淘汰”的情况下,清退研究生是在“打破固有的教育机制积弊”,是“对社会和其他大学的生动示范”。

然而,接受了六年多博士教育的叶明说,单纯将博士生的质量问题归结为淘汰体制的缺位无意义,“忽视被淘汰者的命运,忽视导师应尽的职责,忽视体制承担的责任,对个人、对社会都不公平。”

“提高博士质量,不仅要淘汰不合格的学生,还应淘汰不合格、不负责的导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

在欠完备的制度下,读博成了一场“赌博”。

最多的一个导师招了50个博士

叶明在入学“第一赌”——选择导师上就遭遇惨败。

他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信息不对称&r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9)


回复

2013-02-26

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一味抹杀,需要良心的担当,也需要责任心的考较,总之不能玷污这个崇高的名称。任何现象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都不是阻碍什么什么的借口,人的工作需要靠良心实现 实在是无奈之极的办法

回复

2013-02-26

作为一个今后也想要走这条路的本科生,现在的我不知道我们的未来是否真如文中一样,与现在单纯的想象违背的那么厉害。

回复

2013-02-23

贼船,硕士,博士都是一样的 可谁来拯救。。。

回复

2013-01-30

硕士也是啊,中国如果这样下去,国家很难得到发展,真的,我的导师就是一个思想落后,性格变态,极端自私自利的人。这是我们全体师兄弟的一致想法。我们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荼毒,还有一年我就要毕业了,但是我的性格和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得不好了,真不知道从这个导师这儿出去,该怎么面对社会,我曾经就在想,为什么中国的师德问题如此严重,学术氛围如此糟烂,就是没人管呢,南州啊,你敢说真话,办实事,拯救一下水深火热的高等教育吧!!!!!

回复

2012-01-25

回复

2012-01-25

恩恩 恩,自己感受吧。

回复

2011-08-19

感同身受. 上了一条贼船.

回复

2011-06-25

博士,考还是不考,这是一个问题。 我很纠结啊!

回复

2011-04-22

看来这些,我不由得庆幸了一下,没有再耗费这么多时间在学校!

回复

2011-01-29

大学培养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读不读研,这确实是个问题,现在通货膨胀,啥都贬值,文凭也一样,难啊!

回复

2011-01-29

大学培养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是否读研,这是个问题~

回复

2011-01-25

中国特色,有什么好说的

回复

2010-12-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畸形--教育!

回复

2010-09-23

这篇报道说的基本上是理工科学生的情况,对于文科生来说,没有什么项目不项目的,只有每个月两百多的补助,实际情况可能更糟。

回复

2010-09-21

中国的学术界早已变味了,很同情那些博士

回复

2010-09-20

我赞成本文的大部分观点,但对于博士生待遇差、读博=赌博的观点不完全赞同,感觉作者的观点还停留在2009年前。 且说博士生待遇,我觉得现在的博士生待遇一点都不低,特别是2009年国家提高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奖学金之后,大部分高校的博士生生活费在1000附近,在国内这算低么? 且说博士研究的研究,据我所经历的两所985院校,从2008年开始重视博士生的培养机制,学校对于导师带的学生数量有严格的限制,对于多年未毕业的博士生不仅取消该生的资格,也会对制裁他的博导的,这种连带责任使得博士导师不愿随意扩收学生并不带学生。 学校和导师提供的学术资源也较多,但是要靠学生自己自觉。研究本来就是要靠学生自己自觉的,导师是不可能手把手得跟在身后一步步扶着你的。若学生主动与导师讨论学术,提出一些较为有意义的方向,导师是不会不管不问的。 关于博士的就业,从我研究生(纯工科)和博士期间(管理学科)已毕业的师兄师姐的去向来看,博士的就业并不难,只是高和低,自己的兴趣是否相关的问题了。 谈论的这些,都是从985院校的博士生角度来说的。个人觉得,若真想读博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平台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在这个博士学位,而不去考虑路径的选择,那么道路不仅会曲折,而自己的时光也会白白耽误了。 作者的看法,应该有所更新,而且应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读博的这个问题。

回复

2010-09-20

学术是一个神圣的领域,现如今也被铜臭给污染了。

回复

2010-09-15

理科我不懂,光说文科。分两类,一类是苦读的傻子,被社会嘲笑,鄙视,一类是镀金的官员和商人,想把资源占尽。后者因贪着功名利禄做不出学问,前者因穷困潦倒做不成学问。悲夫!

回复

2010-09-14

“我突然发现人真的可以无耻至极。”叶明说。

回复

2010-09-14

杯具啊。。只剩这个词了。。。我读硕士,老板的面儿压根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