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过之后 优雅起来 世博开启国民素质“成人礼”

中国人已经能够以一个整体漂亮地组织一次盛会,但还须学习如何以不同的个体优雅地参与一次盛会

责任编辑:曹筠武 实习生 钱小敏

当整个世界携手前来向中国展示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却与少数国人的不文明行为不期而遇:喧哗,插队,乱写乱画、不听引导……这种尴尬一时被国内外媒体聚焦乃至放大。

中国人已经能够以一个整体漂亮地组织一次盛会,但可能还须学习如何以不同的个体优雅地参与一次盛会。

世博不仅仅为了展示盛世图景,更应该是一次与世界文明和公共规则接轨的契机。

“文明礼仪”、“国民素质”,在上海世博会开幕100天之际,上述词语被世博官方主动提及探讨。“世博会不是嘉年华,不能high完就完了”,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近日对媒体发表观点称:“我们探讨文明礼仪的问题,其实是探讨发展方式的问题、与世界如何相处的问题。”“对于主办国来说,举办世博会的真正目的,在于启迪整整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帮助国人开阔眼界和思路,提高国民素质。”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万季飞撰文说。

游客也是“展品”:学习优雅地参与盛会

中国人已经能够以一个整体漂亮的组织一次盛会,但可能还须学习如何以不同的个体优雅地参与一次盛会

9月1日,西藏大型藏戏歌舞《雪域欢歌》在世博园区庆典广场上演,向游客展现西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华社/图)

从世博园开园之初,上海本地媒体对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就屡有批评。《解放日报》报道“游客在世博园出口抢出租车,装病装残疾骗同情”;《新民晚报》也以“网民总结游客不文明行为”为题报道了世博园内部分游客有违文明礼仪的行为。世博开幕以来,针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批评与建议多次见诸报端,并在网络上引发激烈争议和讨论。来自官方与民间的声音都在反复表达一个观点:国人在世博园内,应该也可以表现得更加得体与优雅一些。

开园的最初几天,个别参观者就展现出了狡黠的“智慧”。5月31日的《新民晚报》报道:关于“骗租轮椅相当于拿到VIP票”的话题在某论坛一推出,许多网民就跟帖列举自己的见闻来指责这种不文明行为。在成功进入场馆之后,在网络上被称为“盖章族”的行动才正式开始。参观者对盖章执著而痴迷,他们掏出数十甚至上百本世博护照要求盖章。世博护照这个起源于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玩意儿,从来没像在中国这么火爆过。在只有6个房间的乌拉圭馆,为应对盖章的人流,其中一半房间被改成了盖章专用房。在孟加拉馆盖章,馆员疲惫地重复一句话:“排队,排队,排队……”

谈及世博开幕初期的游客不文明现象,世博局中国总代表助理徐波说,“用俞正声书记的话说就是一片狼狈”。他认为,世博日程表过半之际,也正是探讨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9)


回复

2013-06-12

顶!萍乡话中有一种神态叫痴欧舸(萍乡话的普通话音,下同);有一种形容词叫撇脱;有一种骂法叫摸起;有一种糊涂叫姨马粘;有一种聪明叫桥泼;有一种失误叫打懒惨;有一种得意叫酿懒伞;有一种霸气叫俺煮;有一种醉态叫查查浅;有一种谈话叫打雅瓦;有一种点心叫米估;有一种地方叫灯司;所有的蛋叫嘎(发3声)嘎。

回复

2010-11-03

不能单纯说去过世博会的那些人给全体中国人丢了脸,世博会的园区里面的那些故事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真实的生活情态。经历了30年的封闭,我们的价值观被推倒重建,如今,在混沌的价值观面前,我们只能是这种文明与野蛮之间冲撞了

回复

2010-10-10

那一句"以大老粗为荣"说对了。想当年第一批进中南海的官爷俱没见过抽水马桶,不认识电灯拉线,睡不着席梦思的呢,毛主席还随便放屁捉虱子的呢。屁股露了自以为被看见白布贴着——老不承认自己臭的老婊子行径,别再说“以偏概全”“大部分是好的了”行不行呢。不过呢,话说回来,要改进国民素质其实是相当的简单,一个动作就可以了——把白饭碗砸碎把黑长筷折断——中国人哪有一个好吃相的呢?

回复

2010-09-21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情,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人一多竞争就大,个人认为让那些发达国家的人到我国感受下竞争的压力也是好的,不然他们或以为全世界都脱离物质竞争时代了,让他们切身体验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人面对竞争时的焦虑或也是好的。 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有规则大家就在规则下竞争,没有规则大家就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竞争,不要老说国人素质低,这都是竞争压力过大的表现。这是人类常态并非某国个态。

回复

2010-09-17

我觉得还是管理有问题。不能一味责怪游客素质问题。如果逛世博会跟逛公园一样休闲轻松,谁会绞尽脑汁投机取巧啊!?正是因为太不容易,才会让人产生危机感,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平时懂礼貌讲文明的人也难免要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回复

2010-09-12

刚从世博回来,我觉得看到的还是自觉排队的。只是我觉得大部分国人对世博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表面——拍照留念,没有能去想更深入的东西——文化底蕴的形成、城市的发展、未来的规划等等。当我看到拉着老外照相时,我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心理。当拿着一打护照,请疲惫的工作人员盖章时,我也是不解的。当对着标识不能拍照的珍贵历史文物拍照时,我也不明白这些人是什么想法。当我看到非洲馆里,很多人坐在贴着“请勿触摸”的木制品上时,无奈感油然而生。 希望世博之后,大家能有个提升吧。

xhlqzb
回复

xhlqzb

2010-09-10

说了那么多负面的,也该说说好话了,话说当时我想去时正值媒体集中报道世博会脏乱差,无素质等负面消息的时候,然后就取消行程了,免得去了没玩好反而生气。

回复

2010-09-08

文明不只是简单的一个词,不是一张嘴就能做到的,我们日常生活的小事都能看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我在世博的日本馆排队的时候也是有很多人插队,有国外友人在但是中国的家长怂恿着自己的孩子从护栏下面钻过去,这样一个小细节也看出了中国在文明方面的欠缺,世博也临近结束,不知道作为主办国的我们的文明有了怎样的提高呢·····

回复

2010-09-08

要事外国管挂上以前八国联军侵华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啥的,老外会更快乐的

回复

2010-09-08

开闪光灯不让拍,不开也不让拍.一个馆一个规矩,还他妈的是潜规则.谁能搞的清楚呢. 某些世博馆的人员也不是那么灵光嘛. 别老责备中国人.这点上,我更欣赏人人平等的观点.

回复

2010-09-07

确实是个不小的问题

回复

2010-09-07

世博会就是一场荒唐的闹剧,终于要收场了谢天谢地。 你知道我们草民是怎么想的吗,所谓的排队其实都是一种无奈,有关系有路子的都去走绿色通道,有些刁民甚至借了婴儿车就为了走绿色通道。有此在XX展馆外看到一张打印的,上书没有绿色通道,大家脸红吗? 结束了,这么盛大世博会给我们平民带来什么,一场空罢了,有吗?奥运会还能让人呐喊,欢呼,SB呢?

回复

2010-09-07

照片不是在德国馆前,那么多小太阳的装置一看就知道是瑞士馆

回复

2010-09-06

在开始看这篇的时候(貌似之前还有一篇比这长,细节更多些),有些希望,不是,那些不是中国人,世博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呢,难道他们做的就一定好么。不过想想世博的举办地,一下子释然了。。。在国外多年,我没有机会亲历我们的奥运会。有些迷茫:中国是我们的祖国,而在其中,我们的地域差异,我们到底要怎样看呢?

回复

2010-09-06

这是天!@#¥%朝,改变很难!

回复

2010-09-06

玩的开心

回复

2010-09-05

文明不是简单的两个字啊。大家去世博都看什么?看各个国家的文明生态,还是高大的场馆建筑?

回复

2010-09-05

我们的物质基础达不到,发展很不均衡啊! 还是国家的经济不行,教育没办好。究其原因:我们的政府没有引导好。 别好事都是政府的,坏事都扣老百姓身上。

回复

2010-09-05

(《HIGH过之后,优雅起 来,世博开启国民素质成人礼》初稿) 这篇稿子历经七次修改,数次送审,最后出来的稿子已经与原文完全不同,所有批评世博会的内容悉数删除。 真的很同情南周。

回复

2010-09-05

觉得很多人根本不是来看展览,要展出的理念和展品很多都被人们忽视,反而所谓的“护照敲章”成为了热门,世博会到底是要来看什么的?!我不觉得这次的世博会算是“成功”,他并没有达到一个“展览”所应有的效果,08年的时候限制去北京,我义愤填膺,终于知道原来那竟然也是必要的。在人民素质没有提高之前,办这种博览会证明中国的发展?联想到了那些肥头大耳,带着一手金戒指的暴发户,没有人会说他什么,但没有人不会觉得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