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与飚车入刑法修正案草案 可定罪

这次刑法修改增加的规定,是只要有醉酒驾车、飙车的危险驾驶行为,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将用刑法进行处罚。

全国人大常委会23日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草案将醉酒驾车、飙车规定为犯罪。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近年来,醉酒驾车和飙车对公共安全产生很大威胁,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议案、建议,要求修改刑法,对诸如危险驾驶等一些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按照我国刑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


回复

2010-10-24

什么叫可定罪。

回复

2010-10-22

个人认为:开车撞死人的,非不可抗力外的都应判定为赔钱加偿命,赔钱就是赔付受害人你个人所有95%的积蓄。也就是说你以前是大老板,现在,你就是打工的,如果发现你过得日子不一般,槽,我什么也不想说了,感觉是人都该死啊……

回复

2010-08-24

在我国把交通肇事罪定性为过失犯罪,从中也可窥见我国的法制非法治。法治社会强化行为理性和行为规则,强化人们应当充分认识自己的行为并能预见行为的后果,从而谨慎自己行为的做出。交通规则是道路通行有序、安全和高效的必要条件,违反某些交通规则应当可以预见危险的加大(即发生事故对自身和他人安全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加大),也就是说如因违反交通规造成事故发生在理性层面上它是一种明知而为的行为,可以说具有主观故意。 在没有事前故意伤害主观前因的情况下,即使造成伤害的后果,在我国通常不被认为是故意伤害。比如我国司法实践中认为加害与被害二者之间互不认识又无利害冲突,那么,二者通常不可能存在故意伤害的认知,这很能体现我们对行为理性的理解与态度。最终导致国民普遍对行为的放任,各种不文明的、违法的、犯罪的比比皆是。

回复

2010-08-24

对刑法总则的修改权是否应该由全国人大,而非常委会来行使?

回复

2010-08-23

咱们的法律是蛮多的,只是希望能够执行到位,司法独立。

回复

2010-08-23

好啊,看他们敢不敢再撞人!

回复

2010-08-23

是应该加大下惩治力度,罚金的处理上也应将金额提高,建议以财产比例为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