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处在艰难转型中——吴敬琏访谈录

我个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的发展方向不能出错。人们并没有看到问题的症结是政府权力太大,反而认为是政府管得不够,希望用扩大政府权力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戴志勇

"1990年代国企改革进展不多,政府改革进展不多,法治进展不多,这都是它的缺陷。"

" 如果强势政府强化到一定程度,那就不叫市场经济,而叫权贵资本主义了。乡镇企业改制意义极其重大,是继农业承包之后一次大的革命,改变了中国经济最基础的结构。"

" 我个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的发展方向不能出错。人们并没有看到问题的症结是政府权力太大,反而认为是政府管得不够,希望用扩大政府权力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现场访谈,易中天先生(右)与吴敬琏先生相互致意 (南方周末记者 麦圈/图)


没有法治上的推进,经济改革走不远

南方周末:新世纪头10年,中国经济从GDP来看一直在以10%的速度增长,但即便取得如此不俗的成就,为什么社会上仍有一些不满的声音?

吴敬琏:我想可能有这么一个问题。现代化的过程往往是各种矛盾被暴露、被释放,而且有时变得激化的一个过程。发展经济学有个可以说是定理性的概括,就是说:在现代性已成为现实的情况下,这个社会趋于稳定;但在这个现代化的过程之中,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而且容易激化。

旧体制下,虽然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大众的生活水平也很低,但整个社会是一个冻结的状态,大多数民众也不知道可以有另一种生活。现代化的过程中, 人们发现几千年留下来的旧体制可以打破,自己还可以过另一种生活。于是,期望值就变得很高。可这种具有现代性的社会不是一天就能建立的。当这个期望值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拉得很大时,就蕴藏着一个矛盾激化的危险。我想,现在的中国也是这样。世纪之交,我们的经济总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前20年改革所积累起 来的能量的总释放。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了。

南方周末:有一般的规律起作用,但是不是也有时代的特殊性在起作用?换句话说,1990年代的市场经济是向上生长的过程,简单而明快。比较而言,2000年以后是不是更复杂一些?

吴敬琏:
这样说大体上是对的。但1990年代固然向上,也不无遗憾。1990年代国企改革进展不多,政府改革进展不多,法治进展不多,这都是它的缺陷。事实上,没有政治体制尤其是法治上的推进,经济改革是走不远的。但 1990年代我们还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到了2000年以后,缺陷逐步扩大,只是因为经济高速增长,有些缺陷被暂时掩盖了。

政府成市场主体,就不叫市场经济了


南方周末:如果顺着您刚才的逻辑展开,过于强势的政府加市场经济,本来只应该是一种过渡状态。

吴敬琏:对,只能过渡,而不能一直强化,以致成为常态。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点,是自由的、自主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X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7)


回复

2010-09-17

现在堂而皇之的骗子太多,自己沟子上的屎没有看到,就以为自己干净了,唉

回复

2010-09-05

转型什么的都是骗骗老百姓的,因为真的转型了,某组织就完蛋了,哪有这种好事?

回复

2010-08-14

说实在话,看吴老对南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吴老将人们的不满归结为人们的欲望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窃以为解释得颇为牵强。明眼人都知道“10%的速度增长”的是经济总量,人们不满的是自己的相对数量,总量即便是增长,也并不意味着个人的相对量有什么改善,所以10%的速度增长”并不会成为人们满意的原因,况且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人对这个相对差距的加大感同身受。

回复

2010-08-14

权贵资本已经坐大,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个人的愿望虽然美好,但政治本身就是利益分配的固化,在这种状态下,打破这种利益格局的动力在哪里呢?也即继续深化改革的动力在哪里呢?有能力改革的当权派,岂会“挥刀自宫”?暂时没能力的民众,存在着合法的政治斗争的可能性吗?那么剩下的唯一的一条路,似乎只能走进历史的循环了。如此,则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大悲哀。

回复

2010-08-14

是个宣传工具,官家的一个喇叭。

回复

2010-08-14

实际也是官家的一个宣传工具,只不过做了一点包装。

回复

2010-08-13

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下 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 如何争取自己的权益最大化 欢迎加群讨论 6983032

回复

2010-08-13

转个千八百年

回复

2010-08-13

一直很敬佩吴老,国内没几个人有他这样的心怀了,感觉他有点像温总理

回复

2010-08-13

权贵市场经济

回复

2010-08-13

最敬佩你们那代人了…有远大理想…有股劲一直在冲…反思我们这代人……

回复

2010-08-13

说心里话,我个人对中国在未来的20年里,不报什么希望,包括政治转型、和法制化。 因为现在还是人治国家,一支笔,少部分人一句话定大局。而且近期还有逆潮流而动的迹象,如维稳、网络控制、文化控制、舆论控制等,话难听,但就是这么回事。 若政治体制不先行改革,其它一切都是空谈。 想起一句话,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思。

回复

2010-08-12

对小额信贷,金融自由很有感触,不光是农民,对我们刚毕业的学生也是很重要。

回复

2010-08-12

应该是陕西富平吧

回复

2010-08-12

艰难的转型,往哪里转?

回复

2010-08-12

吴老,我不会说,但你说的就如我想的,也是我们等的纠结所在。向您致敬!

回复

2010-08-12

"我们希望我们这个民族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