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学的反骨精神
有人问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汤川秀树,为什么日本另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朝永振一郎、江崎玲于奈和他,都出身自“京都三高”?
责任编辑:马莉
■道古思新
京都大学的师生为了学问的自由和大学的自治,与官僚体系激烈抗争,展现学风士格的一段历史,称为京大事件。二十年之后,泷川幸辰成为京大第十五任校长。黑泽明战后的首部名作《青春无悔》即以此为背景
有人问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汤川秀树,为什么日本另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朝永振一郎、江崎玲于奈和他,都出身自“京都三高”?
三高即第三高等学校,即京都大学的预备校,战后改为京都大学的教养学部。日本旧制:小学六年、中学校五年之后,另有三年的高等学校,相当于大学的预科。
汤川回答:“我们只是特例,以此来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莫希
bendafeng
国内的大学都是一副奴才相,从刚开始的外行领导内行,到现在的互相倾轧一心只想升官发财,教授都不去做学问了,更何谈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