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不要再局限于杂技和熊猫了——法国官员谈如何向海外推广文化

责任编辑:平客 实习生 常仙鹤 徐清清 赵大伟

法国文化部长弗莱德瑞克·密特朗 (法国大使馆/图)

法国在向中国推销自己的文化时,十分重视当代艺术的普及 (法国大使馆/图)

6月20日,上海街头忽然冒出了多处露天舞台,法国政府邀请的“K小姐”摇滚乐队和“M”歌手(Matthieu Chedid)为上海乐迷表演。让不少上海市民兴奋的是,这些演出都是免费的。

这场免费文化活动是上海第一次把法国的“夏至音乐节”移植过来,它也是正在中国举办的“中法文化之春”的压轴戏。据悉,这一系列活动由法国政府组织,得到了上海市市长韩正的支持。

次日,一年一度的“中法文化之春”在上海闭幕,这是法国在其本土之外最大的文化推广活动,它从4月15日起举行,涉及27个城市,共计两百多场活动。活动跨越电影、舞蹈、现代音乐、城市文化、戏剧、文学,还有专门针对中国青少年的活动。

“中法文化之春”举行期间,南方周末记者就活动本身的操作,中国如何向法国和海外推广中国文化等问题,与几位法国政府官员进行了对话。法国文化部长弗莱德瑞克·密特朗、法国驻华大使苏和、具体负责“中法文化之春”实施的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齐安杰介绍了法国海外文化推广的经验。

我们不是要搞一个艺术节

南方周末:法国政府在“中法文化之春”的活动内容选择、推广方式上确立了怎样的重点?重点目标人群是中国民众的哪些阶层?

苏和:主要是希望展示法国艺术创作的多样性,每个活动的风格也都不一样,我们邀请了法国的“跑酷”艺术家在建筑上做出类似杂技的表演,有一个法国舞蹈团,他们的表演很像和吊车做爱,世博会法国馆展出的绘画是属于印象派的,但在其他地方展示的是法国现代作品,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多样性的内容吸引不同的观众。

音乐上也能看出这种多样性,肖邦音乐会转天就办爵士音乐会。我们就是希望年轻人、年纪大的人、喜欢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人都能欣赏到自己喜欢的作品。

就目标人群来说,教育程度高的,在都市里生活的人会是我们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对外来文化比较感兴趣,观众也大多是学生和年轻白领。我们没有在农村办活动。

我们和中国的优秀合作伙伴进行很好的互动,比如湖南电视台,它的节目年轻人很喜欢,活动开幕式就是和湖南卫视联手在北京三里屯举办的,与法国结缘的中国影星刘烨出席。

齐安杰:我们希望能给中国观众带来最新、最有代表意义和创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像文化遗产一样的节目。创新性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电影、现代音乐或者是舞蹈,我们都希望能够给中国带来富于创新意义、能体现法国当代艺术的东西。

比如电影方面,我们带来的电影都是最新的,都是2009年或者那之后拍摄的,也是在法国商业价值最好的,或者获奖的作品,例如《我来自北方》,是有史以来票房收入最高的法国电影,还有一些获得“凯撒奖”的作品,都能代表法国当代电影。

但我们不是要搞一个艺术节,也不需要有政治高度,或者针对高层次官员,我们希望中国普通大众可以在其中找到他们的幸福和乐趣。虽然有一些很少量的活动会请一些VIP来参加,但是这不是我们主要的目的和(目标)人群(对比中国的做法)。法语联盟学校不只是教育中心南方周末:法国如何向中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推广法国文化?主要的推广内容和推广方式是什么?对不同国家采取怎样不同的手法?

密特朗:法国政府利用众多的机构支持法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我们依托于“法国文化(Cultures France)”这样的专业社团,向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合作伙伴提供资金支持。我们还有与文化视听企业联系在一起的运营商,旨在推广和输出法国的作品和艺术家——法国电影联盟(Unifrance)推广电影,法国国际电视(TV France International)推广电视节目,音乐出口办公室负责音乐工业。

法国的大型博物馆,像法兰西喜剧院一类的舞蹈、戏剧机构,也积极向国际推介它们的作品和创意。

法国文化的推广方式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作调整。比如,在柬埔寨,法国文化中心是其首都金边少有的文化设施,设有图书馆、书店、电影放映厅,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成为艺术爱好者不可替代的去处。在泰国,法国使馆组织一个名叫“节日”的艺术节,成为文化艺术方面的公众节日。

在法国之外,我们借助驻外使馆文化处、法国文化中心和法语联盟学校的强大网络进行文化推广,这和中国的孔子学院类似。这样的网络让我们更贴近当地的艺术家和公众。在一些国家我们还设有“艺术家之家”,例如罗马的美迪斯别墅(Vila Médicis),我曾有幸在那里做过领导,还有京都的古雅玛别墅(Vila Kujuyama)。 

苏和:我们在海外办活动主要依靠我们的代表处。我们在中国有6个总领事馆,16个法语联盟学校,而中国在法国有7个孔子学院,法语联盟学校不仅是教育中心,同时也是文化活动的平台。

现在有很多中国省、市政府的代表和我洽谈举办法国文化活动的事情,他们觉得这对他们的城市很有意义。

传统文化之外,中国更应推广当代艺术

南方周末:中国在法国也搞了“中国文化周”,据你了解,法国人对哪些中国文化感兴趣?怎样才能让法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对此你有何建议?

密特朗:法国民众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他们希望了解更多。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尤其是当代中国电影,法国人给予高度评价,现在每年有20-25部中国电影在法国上映。

这种兴趣也体现在其他创作领域。中国造型艺术家在法国得到很高的认可。北京“798”和“草场地”这样具有象征意义的街区也引起法国民众的关切甚至是崇敬。我坚信法国人会很有兴趣发现中国艺术的新变化,尤其是那些鲜活的艺术,包括戏剧、音乐、歌剧、舞蹈等。

苏和:去年40万法国游客来华,今年世博会这个数字会增加到50万。

我们在巴黎有很多博物馆展示中国和亚洲的古老文化,大宫殿博物馆正在举办道教文化活动,非常受欢迎。在外省有2.1万高中生在学习汉语,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因此我觉得中国文化在法国中小城市也有很大前景。

但是在传统文化之外,我们可以在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上做很多推广活动。

比如当代中国电影就做得很好。今年五一时我在上海世博会参加法国馆开幕式,巩俐就和我一起参加了,这个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

在绘画方面,我们和许多中国艺术家有交往,我不知道应该说他们是“中法艺术家”还是“法中艺术家”,例如赵无极、范增等。

在文学方面,法国人也越来越喜欢读中国的侦探和惊险小说。

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中国剧团、舞蹈团、音乐家去法国演出。尤其中国音乐是法国人最不了解的,应该让更多中国音乐家去法国表演,也包括昆曲这类艺术。

我们也可以考虑在第三地举办一些活动(大使作为建议之一提出来的,我也认为是重要的推广方式之一)。上周我们在法国大使官邸给指挥家普拉松颁发了一个独立勋章,当天参加授勋的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普拉松是这个乐团的首席指挥。有趣的是,授勋前一天他们刚刚从俄罗斯莫斯科演出回来,他们在那里的演出很成功。这说明,中国和法国的艺术家在一起可以擦出火花,就可以成功。

盯住法国年轻人,打中国流行音乐和电影牌

南方周末:中国在法国搞“中国文化周”之类的推广活动,很重视规格和到场的VIP有多少议员、省长和部长,对此你有什么评论和建议?

密特朗:我还远不能给我们的中国朋友出主意。

法国公众认为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现在又在急剧变化。中国处在创新的尖端,在不断演变,但却保持着它强烈的易于被辨认的特征。

苏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观念和做法。我们在中国举办文化活动时,一直得到中国文化部及各省市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6月2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法国音乐节,就是得到了上海市长韩正的支持。反过来也一样,我们的文化部长非常积极地看待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活动,我们的领导人对中国文化也有强烈的兴趣,例如希拉克,他非常熟悉中国文化。

但是我们也认为,文化是属于整个社会的,我们一直希望集中地向那些对法国文化感兴趣的人群做推广,这些人随后可以把他们感受到的法国文化反射到整个社会。

有趣的是,在法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也是文化程度较高、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常常喜欢旅游,不少人来过中国。

万万不要让法国年轻人觉得中国文化只局限于杂技、熊猫这类很肤浅的东西。年轻人想要了解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应该推广中国的流行音乐和电影,我想法国年轻人会喜欢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