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郭敬明不会使殿堂倒塌”——专访《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

坦率地说,我在发稿时根本没想到会引起争议,那时我感冒了,打吊针呢,记者电话纷纷进来,我的手机成了烫手山芋

责任编辑:平客 实习生 常仙鹤 徐清清 赵大伟

不道歉就不给吃饭,你会吗?

南方周末:去年7月《人民文学》600期青年作家专号销售得怎么样?青年作家专号选载了郭敬明的《小时代2.0之虚铜时代》,当时也引起很大的争议。你怎么看那次争议?

李敬泽:那一期销售情况比平时好,很多人打电话来买。坦率地说,我在发稿时根本没想到会引起争议,那时我感冒了,打吊针呢,记者电话纷纷进来,我的手机成了烫手山芋。现在看来,“没想到”说明了我的迟钝,但我本人、我们的刊物都感激这场争议,它使我们把一些问题摆在台面上认真思考。我那时在回答记者问时说了一句“文学期刊要改革,要有弹性”,结果报纸上就登了一幅关于“弹性”的讽刺漫画,我看了就笑了,我想这份报纸的弹性比我大多了,可是它反对我的弹性,为什么呢?没弹性不成一个死人了吗?

南方周末:《人民文学》刊出郭敬明作品,如何面对社会公众对他写作诚信的质疑?人们普遍不理解的不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


回复

2010-07-22

看这个栏目的文章常常有个奇怪的感觉,有时被采访者的水平很高,而南周的记者的提问却不怎么样,很僵化,很体制内的味道。

回复

2010-07-21

文学的确有绝对标准,它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包容性,但对品质的要求是较高的

回复

2010-07-20

“我们也远没有精致到需要粗糙一下、不粗糙不足以平民愤的程度”说的好啊~~

回复

2010-06-25

不认同李敬泽先生对“郭敬明道歉一事”的看法。